地方税收返还政策最新!
最近不少老板都在问,听说地方税收返还政策又有新变化?今年到底能省多少钱?我的企业符不符合条件?今天智小账用一千文章讲清楚地方税收返还政策最新!作为在财税圈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会计,我把今年最新的政策动向、申请门道、避坑指南都整理出来了,希望你看完能用得上!
地方税收返还政策:
一、2023年地方税收返还到底怎么变?
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地方政府开始"精准滴灌",不像过去撒胡椒面式的返还。先说增值税这块,制造业企业留抵退税政策继续延期,但新增了"增量返还"概念——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最高能返80%。
企业所得税方面,海南自贸港对鼓励类产业直接按15%征收,比全国25%的税率立省40%。还有个重大利好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相当于每投入100万研发,计税时能按200万扣除。(地方税收返还政策最新动向)
二、哪些行业正在吃政策红利?
1、是数字经济,杭州余杭区对年营收超5亿的直播电商企业,最高返地方留存部分的90%;
2、是绿色能源,内蒙古对风光电项目前三年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全额返还;
3、是专精特新,重庆两江新区给"小巨人"企业返还三年房产税。
有个典型案例,深圳某芯片设计公司去年拿到2800万税收返还,直接抵了研发投入的40%。但要注意,教培、房地产这些限制类行业今年普遍被排除在外,某连锁教培机构去年申请的380万返还就因为行业不符被驳回了。(地方税收返还政策最新行业动态)
三、手把手教你申请税收返还
完税证明要精确到具体税种和金额;投资证明最好用银行流水佐证;资质证书要在有效期内。申报流程有个"三步诀窍":先上地方政务服务网下载最新申请表,再让会计准备专项审计报告,最后通过"线上预审+线下交件"双通道办理。南京某智能制造企业就是吃了这个亏——他们的研发费用没单独立账,和日常支出混在一起,结果200多万的加计扣除申请被卡了三个月。
四、这些雷区千万不能踩
去年长三角有家企业虚构研发人员名单,结果被税务稽查追缴了560万返还金还罚了滞纳金。现在税务部门用上了大数据比对,你的用电量、社保人数、专利数量都要能对得上。还有个常见误区是以为返还是"白给的钱",其实多数返还政策都要求资金用于指定用途,比如东莞就规定返还资金必须50%以上用于设备升级。更要注意政策时效性,广州开发区的高新企业认定补贴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从2025地方税收返还政策来看,税收返还会越来越向"实体科技+绿色低碳"倾斜。建议企业主做好三手准备:赶紧申请高新企业认证,这个相当于退税通行证;在西部地区设分公司,像贵州对大数据企业前五年所得税全免;把ESG报告做起来,北京已经开始试点对碳中和企业给予额外返还。要特别关注每季度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计划,这里面往往藏着税收优惠的配套政策。
说到底,税收返还是门技术活。去年我们帮一家新材料企业做了全面税务筹划,通过叠加使用研发加计、西部大开发、高新企业三项政策,最终节税比例达到62%。建议各位老板每月至少花半天研究税务政策,或者找个靠谱的财税顾问。毕竟在现在这个环境下,省下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