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返税80%真实案例解析,企业省下百万的秘诀在这里!
徐州这家企业真牛!一年税收返还163.8万,秘诀竟是当地这项“超级政策”?**
老李在徐州经营一家中等规模的制造企业快十年了,主营混凝土添加剂,去年年底,公司财务总监小张兴冲冲地跑进他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张银行回单:“李总!到账了!163万8!” 老李当时就懵了:“啥钱?我们最近没签这么大的单子啊?” 小张激动得直拍桌子:“是税收返还!徐州的政策返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这块,真返回来80%啊!”
老李一下子从椅子上弹起来,抢过回单看了又看,反复确认了金额和备注信息,163.8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公司好几个月的纯利润,他忍不住感叹:“乖乖,都说徐州招商引资政策好,这力度,是真金白银砸到心坎里了!这钱够我们上一条半自动包装线了!” 办公室里瞬间充满了兴奋和难以置信的气氛。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徐州真可能“掉”税钱!
这个“80%返税”听起来像天方夜谭?这并非国家层面的统一税收减免,而是徐州地方政府(尤其是其下辖的各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特定产业、促进地方经济,推出的极具吸引力的财政返还政策。 说白了,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像老李这样的优质企业落户或扩大投资,愿意把自己从企业身上收到的一部分税收(主要是地方留成部分),再以奖励、扶持资金等形式返还给企业。

为什么是80%?这个比例通常是基于地方财政留成部分计算的:
- 增值税: 中央拿走50%,地方留成50%,如果徐州某开发区承诺“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返还80%”,那么企业实际能拿到的返还额就是:企业实缴增值税额 × 50%(地方留成)× 80% = 相当于实缴增值税额的 40% 被返还了。
- 企业所得税: 中央拿走60%,地方留成40%,同理,“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返还80%”意味着:企业实缴企业所得税额 × 40%(地方留成)× 80% = 相当于实缴企业所得税额的 32% 被返还了。
笼统说的“返税80%”,指的是对地方留存部分的高比例返还,并非对企业实缴税款总额的80%返还,但这依然非常可观!像老李公司这样年纳税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返还金额轻松突破百万。
老李公司的“163.8万”是怎么来的?——案例深度拆解
老李的公司——“徐州固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虚构名称,基于真实案例模型),坐落在徐州某省级经济开发区,让我们看看这笔163.8万的返还金是如何诞生的:
- 企业画像: 中型制造企业,年产值约5000万,属于当地重点扶持的“新材料”产业范畴。
- 政策依据: 该开发区为吸引高端制造业,出台了《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试行)》,其中核心条款规定:
- 对新引进或增资扩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需符合产业目录),自项目投产之日起3年内。
- 按其年度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区级(开发区)地方财政实际留成部分(扣除上解部分后)。
- 给予 80% 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
- 关键条件达成:
- 产业符合: “固砼科技”生产的高性能混凝土添加剂,明确列入开发区“先进材料”产业目录。
- 实体投资: 公司于前年在该开发区购地建厂,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厂房、设备)。
- 投产运营: 工厂于去年初正式投产运营。
- 税收贡献: 在政策适用的第一年(去年),公司在该开发区属地缴纳增值税约 250万元,企业所得税约 100万元。
- 返还计算(以开发区区级留成为准):
- 增值税返还部分:
- 假设开发区区级财政对增值税的实际留成比例约为实缴额的 30% (市、区之间有分成)。
- 可计算返还基数:250万 × 30% = 75万元 (区级实际留成)。
- 按80%返还:75万 × 80% = 60万元。
- 企业所得税返还部分:
- 假设开发区区级财政对企业所得税的实际留成比例约为实缴额的 24% 。
- 可计算返还基数:100万 × 24% = 24万元 (区级实际留成)。
- 按80%返还:24万 × 80% = 2万元。
- 合计返还金额:60万 + 19.2万 = 79.2万元?等等,不是说163.8万吗?
- 增值税返还部分:
别急,关键细节在这里!——政策叠加与执行:
- “存量”与“增量”的智慧: 很多地方政策,尤其是针对老企业增资扩产或提质增效的,不仅返还新项目带来的“增量”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甚至对原有业务产生的“存量”税收,也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奖励! 老李的公司就属于这种情况,它并非全新引进,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在开发区内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和技术升级,开发区为了鼓励这种“内生式增长”,在政策中明确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产能提升项目,其新增税收产生的区级留成部分按80%返还,对原有基数部分产生的区级留成,给予一定比例(如30%-50%)的奖励。 具体比例需要谈判。
- “固砼科技”的实际情况: 经过与开发区招商和财政部门的多次沟通确认,老李公司的扩建项目被认定为重大技改项目。
- 其 “新增” 产能带来的增值税约 150万元,企业所得税约 60万元。
- 其 “存量” 部分(原有业务)增值税约 100万元,企业所得税约 40万元。
- 政策执行方案:
- “新增”部分: 增值税150万 × 30% (区留成) × 80% = 36万; 企业所得税60万 × 24% × 80% = 52万; 小计 52万。
- “存量”部分: 作为奖励,增值税100万 × 30% × 50% (谈判达成比例) = 15万; 企业所得税40万 × 24% × 50% = 8万; 小计 8万。
- 合计返还:47.52万 (新增) + 19.8万 (存量奖励) = 67.32万?好像还是对不上?
- “季度预兑付”与“年度清算”的玄机: 很多地方为了提高企业获得感,采取季度预拨付、年度清算的方式。 老李公司去年四个季度,根据预估和实际缴税情况,累计已收到季度预拨付的返还资金约96.48万元。 年底进行全年清算时:
- 最终核定全年 应返总额为163.8万元。
- 扣除已预拨付的96.48万元。
- 实际年底补拨付差额:163.8万 - 96.48万 = 67.32万元。 这就是小张拿给老李看的那张回单金额!
- 所以全年总计返还金额就是 8万元,这笔钱包含了新增部分高比例返还、存量部分奖励比例返还以及全年清算的结果。
想复制“老李”的成功?这些坑千万别踩!
徐州的政策红利诱人,但不是所有企业、所有项目都能自动享受,想拿到真金白银的返还,必须精明应对:
-
精准定位“对”的区域和政策: 徐州下辖多个区县(如鼓楼、云龙、泉山、铜山、贾汪、邳州、新沂、睢宁、沛县、丰县)以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海国际港务区等。不同区域、不同园区的主导产业、政策侧重点、返还门槛(投资额、产值、税收额)和具体比例都不同! 老李的成功首先在于他选对了重点发展新材料、且政策最优的开发区。
- 行动建议: 深入研究目标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最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或《促进XX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官方文件。直接联系目标园区的招商局,进行详细咨询和谈判! 不要只看网上流传的过时信息。
-
“符合条件”是硬道理: 政策不是大锅饭。
- 产业门槛: 必须是当地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基本无缘。
- 投资/规模门槛: 通常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设备、厂房)、项目注册资本金有最低要求,老李公司的新厂投资就超过了园区的最低门槛线。
- 产出/税收门槛: 对项目投产后一定年限内的年产值、年税收贡献会有明确或隐性的要求,达不到?返还比例可能打折甚至取消。
- 实体经营要求: 必须在当地有实质性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人员,纯贸易型、开票型公司是重点监管对象,想套取政策难如登天。
-
“谈判力”决定上限: 80%是常见宣传口径,但具体比例(尤其是对存量部分的奖励)、适用年限(3年?5年?)、门槛高低(投资额、税收额)往往有弹性空间! 这取决于:
- 你项目的质量(技术含量、市场前景、投资强度)。
- 你企业的实力和行业地位。
- 当地招商任务的紧迫性。
- 你的谈判技巧和专业程度。 老李公司就依靠专业的财务顾问,成功争取到了存量税收的50%奖励比例,这是实打实的超额收益。
- 行动建议: 准备好详实的项目可行性报告、投资计划书、财务预测,带着专业团队(财务、法务)与招商部门深入沟通。争取将最优惠的条件明确写入最终与管委会/政府签订的《投资协议》或《政策扶持协议》中! 口头承诺风险极大。
-
“操作规范”是生命线: 这是高压线!
- 依法纳税是前提: 所有申请返还所依据的税收,必须是合法、真实、足额缴纳的,任何偷税漏税、虚开发票的行为,不仅拿不到返还,还会招致严厉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 材料完备是关键: 申请返还时,需要提供大量证明材料:纳税证明、完税凭证、财务报表、投资项目清单及凭证(如设备采购合同发票、土地证、房产证)、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与政府签订的协议、企业资质文件等。 务必确保真实、完整、清晰、及时。
- 专款专用是常态: 很多地方在返还资金时会要求企业签署承诺书,约定资金需用于技术研发、设备升级、扩大再生产等指定用途,并可能进行后续检查,老李用它买新生产线,完全符合要求。
- 专业财务是保障: 整个过程的税务核算、材料准备、申请递交、沟通协调、资金入账及后续核算,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或专业顾问操盘,确保合规无误,小张作为财务总监的专业性功不可没。
资深财税视角:理性看待“返税80%”
作为财税领域的老兵,必须提醒大家几点:
- 地方财政能力的考量: 高比例返还是建立在地方财政有足够承受力的基础上,企业需关注区域的经济发展态势和财政健康状况,评估政策长期执行的可持续性。 优先选择徐州的核心发展区域(如经开区、高新区)。
- 国家政策的风向标: 国家一直在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虽然地方招商引资的财政返还尚未一刀切禁止,但企业需密切关注国家层面的政策动向,评估潜在的政策调整风险,地方政策存在变动可能。
- 综合成本最优解: 税收返还固然重要,但绝非选址决策的唯一因素。 产业配套是否完善?物流成本如何?人才供给是否充足?营商环境怎么样?这些综合成本因素往往比单一的返税比例更重要,徐州的产业基础、交通枢纽地位(高铁、港务区)是其长期优势。
- 锦上添花,非雪中送炭: 返税政策是给本身有良好盈利能力、有发展前景的合规企业锦上添花,如果企业本身经营困难,指望靠返税来救命,是本末倒置,老李的公司产品有竞争力,市场稳定,返还资金加速了其升级步伐。
老李的故事并非孤例,江苏徐州,凭借其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雄厚的产业基础(工程机械世界级地标)以及像“返税80%”这样实实在在的招商引资“硬措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老李”们前来投资兴业,这163.8万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决心,是园区招商部门的专业服务,更是企业自身实力与对政策精准把握、合规运用的成果。
对于寻求降本增效、扩大发展的企业而言,深入研究像徐州这类区域的政策红利,在充分评估自身条件、严格遵守法规的前提下,积极沟通、巧妙运用,完全有可能复制“老李”的成功,让地方政府的“真金白银”成为助推企业腾飞的强劲动力,但切记,打铁还需自身硬,优秀的经营能力才是根本,税收优惠只是助力。 当你的企业足够优秀,像徐州这样的城市,自然会向你抛出最具诚意的橄榄枝。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