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到的所得税返还分录,钱回来了,账要这样记才明白!
最近是不是收到了税务局退回来的企业所得税款?这感觉就像意外捡到个红包!😄 但财务室的小伙伴们可能有点懵:这钱是实打实到账了,可账本上该怎么记录呢?用哪个“记账小标签”(会计科目)?会不会影响今年的利润?别急,这份通俗易懂的“退税记账说明书”马上帮你理清楚!
退税到账啦!最常见的“直接退钱”怎么记?
场景: 公司去年预缴了100万企业所得税,后来经过税务局“年终算总账”(汇算清缴),发现实际只需要交80万,税务局大手一挥,把多交的20万直接打回公司账户。
会计内心戏: “钱回来了,但这笔钱本质上属于对去年多交税的纠正,不是今年赚的额外收入,不能直接算进今年的利润里!”
正确记账姿势(分录):
-
收到退税款,银行存款增加:
借:银行存款 200,000 元
(钱实实在在到账了,放左边“借”增加)
-
冲减去年的多交税款(核心步骤):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000 元
(这笔钱是用来“抵销”公司欠税务局的那笔“旧账”的,负债减少放右边“贷”)
关键点敲黑板! 📌
- 核心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这个科目记录公司“欠”税务局多少所得税,退税意味着“欠款”减少了,所以记在贷方。 - 不是收入! 这笔钱不是公司销售产品或服务赚来的,所以绝对不能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者“其他收益”!记错了,会导致今年利润虚高,小心多交税哦!
- 影响报表: 这笔分录不影响本期的利润表(损益表),它只是在纠正前期的税款,资产负债表的银行存款增加了,同时负债(应交税费)减少了。
举个栗子🌰: 假设小张的公司2025年预缴所得税100万,2025年5月汇算清缴后退回20万,2025年收到退款时,只做上面那笔分录即可,不需要调整2025年的账(除非发现重大差错),2025年的利润表还是体现100万的所得税费用,而2025年收到退款,只影响资产负债表。
钱没退回来,但允许“留着以后抵税”怎么记?
场景: 公司今年亏损了,按税法规定,这亏损额可以在以后赚钱的年份抵减所得税,税务局说:“今年你不用交税了,而且之前预缴的50万税款,也不用退给你了,留着以后抵吧!” (这叫“抵减以后年度应纳税额”)
会计内心戏: “钱虽然还在税务局那‘寄存’着,但性质变了,它变成了一种‘未来的抵税权利’,相当于税务局给了张‘预付卡’。”
正确记账姿势(分录):
-
确认抵税权利(资产增加):
借:其他流动资产——待抵扣进项税 / 其他非流动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具体看预计多久抵完) 500,000 元
(这笔“未来抵税权”是公司的一项资产,放左边“借”增加,如果预计1年内能用完抵掉,放“其他流动资产”;如果超过1年,放“其他非流动资产”下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更规范)
-
冲减之前确认的应交税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0,000 元
(同样,公司“欠”税务局的钱减少了,负债减少记贷方)
关键点敲黑板! 📌
- 核心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方,负债减少) +其他流动资产——待抵扣进项税
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方,资产增加)。 - 资产确认: 未来可抵扣的税额,形成了一项实实在在的资产(未来能少交税)。
- 何时变现: 等公司以后年度赚钱了,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就可以把这部分“待抵扣额”用掉,真正减少当期要交的现金税款,那时,再把这部分资产转销,并减少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年终算总账”发现要补税?分录正好反过来!
场景: 公司2025年预缴了80万企业所得税,2025年“年终算总账”(汇算清缴)完毕,税务局发来通知:“经计算,你公司2025年实际应纳所得税是100万,还有20万没交齐,请尽快补缴!”
会计内心戏: “唉,算下来去年交少了,得把窟窿补上,这笔费用是去年发生的,得调整去年的账,影响去年的利润。”
正确记账姿势(分录):
-
补记去年的所得税费用(增加去年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 元
(这个科目专门用来调整以前年度的利润,增加费用/减少利润记借方)
-
确认欠税务局的税款(负债增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000 元
(要补交,负债增加记贷方)
-
结转调整,减少未分配利润(关键后续):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0,000 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 元
(这个调整会减少公司累积下来的未分配利润)
关键点敲黑板! 📌
- 核心科目: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过渡)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方增加负债)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最终减少)。 - 不影响今年利润: 补的是去年的税,所以调整的是去年的损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最终影响的是资产负债表里“未分配利润”的年初余额。不会计入发现年(2025年)的所得税费用!
- 报表调整: 需要追溯调整比较财务报表中相关年度的数据。
实操中容易踩的坑 & 贴心锦囊
-
科目用错大坑:“营业外收入”陷阱!
- 错误做法: 一看到税务局退钱,欣喜若狂,直接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 - 后果: 虚增当期利润!导致当期多交企业所得税!税务局退回来的钱,本质上不是“营业外之财”,而是纠正前期多交的税款或者形成未来的抵税权。
- 牢记: 除非是税务稽查罚款返还等非常特殊的情况(需有明确政策依据),否则企业所得税退税不通过“营业外收入”或“其他收益”核算!牢牢盯住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等科目。
- 错误做法: 一看到税务局退钱,欣喜若狂,直接
-
年度穿越错乱:跨期调整必须“追溯”
- 收到以前年度(比如2025年)的退税,或者需要补缴以前年度的税款,其影响必须归属到所属年度(2025年) 的损益,必须使用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科目进行过渡,并最终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的年初数,绝对不要直接计入发现退款或补税通知的当年(2025年) 损益!
- 收到以前年度(比如2025年)的退税,或者需要补缴以前年度的税款,其影响必须归属到所属年度(2025年) 的损益,必须使用
-
“证据链”要完整:附件是护身符
- 做这些分录,光凭感觉可不行!必须把税务局盖章的退税审批表、银行到账回单、汇算清缴申报表及税务局的审核结果通知、抵税相关的税务文书等等,牢牢附在记账凭证后面,这是证明你账务处理合法合规的铁证,应对税务检查或审计时的“护身符”。
-
“待抵扣”资产别乱放:流动性很重要
- 对于税务局同意留抵以后年度的所得税款:
- 如果你很有把握能在未来12个月内全部抵扣使用完毕,那就计入
其他流动资产——待抵扣进项税
(虽然名字叫“进项税”,但实务中所得税抵税额有时也暂放这里,需内部统一)或更准确的新设子目。 - 如果预计抵扣时间会超过1年,为了更准确反映资产性质,强烈建议计入
递延所得税资产
科目(在非流动资产下),这更符合会计准则精神,也方便报表使用者理解。
- 如果你很有把握能在未来12个月内全部抵扣使用完毕,那就计入
- 对于税务局同意留抵以后年度的所得税款:
-
软件记账小贴士:
在使用财务软件(如金蝶、用友)时,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后,软件通常会自动或提示你将调整金额结转至“未分配利润”的年初余额,务必检查生成的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期末数,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否正确反映了这笔调整,手工账更要仔细核对勾稽关系。
钱回来是好事,账记对是本事!
收到所得税返还,无论是现金退回、未来抵税,还是汇算清缴涉及补退税,核心思路就三点:
- 追根溯源: 这笔钱对应的是哪个年度的税款?
- 科目精准: 牢牢把握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的核心地位,区分是否影响当期损益(所得税费用
),是否需要调整以前年度(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是否形成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他流动资产
)。 - 附件齐全: 税务文书、银行单据是命根子!
把这套逻辑吃透,下次再遇到税务局退税款,你就能气定神闲地拿出账本,分分钟搞定分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钱,拿得安心,账,记得放心!💪🏻 当银行提示音响起,退税到账的信息点亮屏幕时,希望你的账本也能同步闪耀起专业和准确的光芒!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