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到的所得税返还分录,钱回来了,账要这样记才明白!

最近是不是收到了税务局退回来的企业所得税款?这感觉就像意外捡到个红包!😄 但财务室的小伙伴们可能有点懵:这钱是实打实到账了,可账本上该怎么记录呢?用哪个“记账小标签”(会计科目)?会不会影响今年的利润?别急,这份通俗易懂的“退税记账说明书”马上帮你理清楚!

退税到账啦!最常见的“直接退钱”怎么记?

场景: 公司去年预缴了100万企业所得税,后来经过税务局“年终算总账”(汇算清缴),发现实际只需要交80万,税务局大手一挥,把多交的20万直接打回公司账户。

会计内心戏: “钱回来了,但这笔钱本质上属于对去年多交税的纠正,不是今年赚的额外收入,不能直接算进今年的利润里!”

正确记账姿势(分录):

  1. 企业收到的所得税返还分录,钱回来了,账要这样记才明白! 企业收到的所得税返还分录 第1张

    收到退税款,银行存款增加:

    借:银行存款           200,000 元

    (钱实实在在到账了,放左边“借”增加)

  2. 冲减去年的多交税款(核心步骤):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000 元

    (这笔钱是用来“抵销”公司欠税务局的那笔“旧账”的,负债减少放右边“贷”)

关键点敲黑板! 📌

  • 核心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这个科目记录公司“欠”税务局多少所得税,退税意味着“欠款”减少了,所以记在贷方。
  • 不是收入! 这笔钱不是公司销售产品或服务赚来的,所以绝对不能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者“其他收益”!记错了,会导致今年利润虚高,小心多交税哦!
  • 影响报表: 这笔分录不影响本期的利润表(损益表),它只是在纠正前期的税款,资产负债表的银行存款增加了,同时负债(应交税费)减少了。

举个栗子🌰: 假设小张的公司2025年预缴所得税100万,2025年5月汇算清缴后退回20万,2025年收到退款时,只做上面那笔分录即可,不需要调整2025年的账(除非发现重大差错),2025年的利润表还是体现100万的所得税费用,而2025年收到退款,只影响资产负债表。


钱没退回来,但允许“留着以后抵税”怎么记?

场景: 公司今年亏损了,按税法规定,这亏损额可以在以后赚钱的年份抵减所得税,税务局说:“今年你不用交税了,而且之前预缴的50万税款,也不用退给你了,留着以后抵吧!” (这叫“抵减以后年度应纳税额”)

会计内心戏: “钱虽然还在税务局那‘寄存’着,但性质变了,它变成了一种‘未来的抵税权利’,相当于税务局给了张‘预付卡’。”

正确记账姿势(分录):

  1. 确认抵税权利(资产增加):

    借:其他流动资产——待抵扣进项税 / 其他非流动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具体看预计多久抵完)  500,000 元

    (这笔“未来抵税权”是公司的一项资产,放左边“借”增加,如果预计1年内能用完抵掉,放“其他流动资产”;如果超过1年,放“其他非流动资产”下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更规范)

  2. 冲减之前确认的应交税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0,000 元

    (同样,公司“欠”税务局的钱减少了,负债减少记贷方)

关键点敲黑板! 📌

  • 核心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方,负债减少) + 其他流动资产——待抵扣进项税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方,资产增加)。
  • 资产确认: 未来可抵扣的税额,形成了一项实实在在的资产(未来能少交税)。
  • 何时变现: 等公司以后年度赚钱了,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就可以把这部分“待抵扣额”用掉,真正减少当期要交的现金税款,那时,再把这部分资产转销,并减少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年终算总账”发现要补税?分录正好反过来!

场景: 公司2025年预缴了80万企业所得税,2025年“年终算总账”(汇算清缴)完毕,税务局发来通知:“经计算,你公司2025年实际应纳所得税是100万,还有20万没交齐,请尽快补缴!”

会计内心戏: “唉,算下来去年交少了,得把窟窿补上,这笔费用是去年发生的,得调整去年的账,影响去年的利润。”

正确记账姿势(分录):

  1. 补记去年的所得税费用(增加去年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 元

    (这个科目专门用来调整以前年度的利润,增加费用/减少利润记借方)

  2. 确认欠税务局的税款(负债增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000 元

    (要补交,负债增加记贷方)

  3. 结转调整,减少未分配利润(关键后续):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0,000 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 元

    (这个调整会减少公司累积下来的未分配利润)

关键点敲黑板! 📌

  • 核心科目: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过渡) +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方增加负债) +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最终减少)。
  • 不影响今年利润: 补的是去年的税,所以调整的是去年的损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最终影响的是资产负债表里“未分配利润”的年初余额不会计入发现年(2025年)的所得税费用!
  • 报表调整: 需要追溯调整比较财务报表中相关年度的数据。

实操中容易踩的坑 & 贴心锦囊

  1. 科目用错大坑:“营业外收入”陷阱!

    • 错误做法: 一看到税务局退钱,欣喜若狂,直接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 后果: 虚增当期利润!导致当期多交企业所得税!税务局退回来的钱,本质上不是“营业外之财”,而是纠正前期多交的税款或者形成未来的抵税权。
    • 牢记: 除非是税务稽查罚款返还等非常特殊的情况(需有明确政策依据),否则企业所得税退税不通过“营业外收入”或“其他收益”核算!牢牢盯住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等科目。
  2. 年度穿越错乱:跨期调整必须“追溯”

    • 收到以前年度(比如2025年)的退税,或者需要补缴以前年度的税款,其影响必须归属到所属年度(2025年) 的损益,必须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过渡,并最终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年初数,绝对不要直接计入发现退款或补税通知的当年(2025年) 损益!
  3. “证据链”要完整:附件是护身符

    • 做这些分录,光凭感觉可不行!必须把税务局盖章的退税审批表银行到账回单汇算清缴申报表及税务局的审核结果通知抵税相关的税务文书等等,牢牢附在记账凭证后面,这是证明你账务处理合法合规的铁证,应对税务检查或审计时的“护身符”。
  4. “待抵扣”资产别乱放:流动性很重要

    • 对于税务局同意留抵以后年度的所得税款:
      • 如果你很有把握能在未来12个月内全部抵扣使用完毕,那就计入其他流动资产——待抵扣进项税(虽然名字叫“进项税”,但实务中所得税抵税额有时也暂放这里,需内部统一)或更准确的新设子目。
      • 如果预计抵扣时间会超过1年,为了更准确反映资产性质,强烈建议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在非流动资产下),这更符合会计准则精神,也方便报表使用者理解。
  5. 软件记账小贴士:

    在使用财务软件(如金蝶、用友)时,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后,软件通常会自动或提示你将调整金额结转至“未分配利润”的年初余额,务必检查生成的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期末数,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否正确反映了这笔调整,手工账更要仔细核对勾稽关系。


钱回来是好事,账记对是本事!

收到所得税返还,无论是现金退回、未来抵税,还是汇算清缴涉及补退税,核心思路就三点:

  1. 追根溯源: 这笔钱对应的是哪个年度的税款?
  2. 科目精准: 牢牢把握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核心地位,区分是否影响当期损益(所得税费用),是否需要调整以前年度(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否形成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3. 附件齐全: 税务文书、银行单据是命根子!

把这套逻辑吃透,下次再遇到税务局退税款,你就能气定神闲地拿出账本,分分钟搞定分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钱,拿得安心,账,记得放心!💪🏻 当银行提示音响起,退税到账的信息点亮屏幕时,希望你的账本也能同步闪耀起专业和准确的光芒!

企业收到的所得税返还分录,钱回来了,账要这样记才明白! 企业收到的所得税返还分录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