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返税申报填写指南,找准位置,轻松到账!

税收返回到账啦!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这笔钱该填在哪儿?手把手教你找对“门牌号”**

好消息!辛苦申请的企业所得税税收返还终于批下来了!这笔钱可是实实在在能回到公司账上的“真金白银”,等等!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或者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这笔返还的钱该填在申报表的哪个位置?填错了地方,不仅可能影响当期税款计算,还可能引来税务关注,甚至导致资金不能顺利到账,那可真是“到嘴的鸭子飞了”,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这笔“回头钱”的申报位置彻底搞清楚,让你填表时心里有谱,操作不慌!

核心答案速递:主表第36行是关键!

为了不吊大家胃口,先直接揭晓最核心的答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即主表)上,这笔企业所得税的税收返还款项,通常需要填写在 “第36行: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这一栏。 更具体地说,是体现在这个行次的“负数”金额里。

为什么是这里? 简单理解:第36行是整个申报表计算结果的“终点站”,它代表了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收入、成本、费用、纳税调整、弥补亏损、减免税优惠等计算之后,你公司最终在本期(季度或年度)还需要向税务局补缴多少钱,或者税务局应该退还给你公司多少钱

  • 正数: 表示你需要补缴税款。
  • 负数: 表示税务局需要退给你钱(或者可以抵减以后期间的税款)。
企业所得税返税申报填写指南,找准位置,轻松到账! 税收返还企业所得税申报填哪里 第1张

而你收到的企业所得税税收返还,正是税务局依据政策(如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汇算清缴退税、误收退税等)决定退还给你的款项,它自然就应该反映在这个最终体现“退税额”的位置——第36行的负数金额里。

重要提示: 税收返还的金额不会直接、单独地填在第36行,它是作为计算得出第36行负值结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负值结果可能包含了多种原因导致的退税,比如正常的汇算清缴多缴退税、享受税收优惠减免形成的退税、以及我们这里讨论的特定税收返还(如软件企业即征即退、特定区域财政返还等),在填报时,你需要确保这笔返还金额已经正确地融入了整个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计算链条中,最终体现在第36行的负数上。

填表实操详解:如何让返还款“安全着陆”在36行?

知道了目标是第36行,那怎么操作才能让这笔返还款顺利、正确地“跑”到那里去呢?这涉及到申报表前面的相关栏次,别担心,我们一步步拆解:

确认返还性质与所属期

  • 明确返还的是什么钱? 是上年度汇算清缴后的多缴退税?是享受软件企业即征即退政策本季度收到的退税款?还是地方政府依据招商引资协议给予的、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财政性返还(这部分后面会单独讲)?不同性质的返还,在申报处理上可能有细微差别,但最终落脚点都在主表第36行。
  • 确认返还所属哪个期间? 这笔返还是针对哪个季度或哪个年度的?这决定了它应该填在哪一期(哪个季度或哪个年度)的申报表里,返还文件或到账凭证上会注明所属期。

影响主表第36行的关键前置步骤

要让主表第36行正确体现负值(退税额),其计算依赖于前面一系列行次的数据,税收返还主要通过影响“减免税额”或“已缴税额”等环节来间接影响第36行:

  • 因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如即征即退)而收到的返还

    • 操作核心: 在计算“实际应纳所得税额”时,正确计算并填报“减免所得税额”
    • 具体路径:
      • 季度预缴: 在《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中:
        • 你需要按照正常流程计算本季度的“实际利润额”(第3行左右)。
        •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过程中,根据你享受的即征即退政策(或其他符合条件的减免政策),在相应的减免税栏次(如“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减:项目所得额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叠加享受减免税优惠”等特定行次,或更通用的“减:减免所得税额(填写A201030)”行次)填写你根据政策计算出的本期应减免(即应返还)的金额
        • 这个减免金额会从计算出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扣除,从而降低“本期应补(退)所得税额”(第15行或类似行次,最终汇总到主表第36行),如果减免额大于应纳额,就会在第36行形成负数(退税额)。
      • 年度汇算清缴: 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中:
        • 这主要在《A107040 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 中操作,找到与你享受的返还政策对应的具体优惠事项(例如软件企业即征即退通常对应“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或其他相关条目),在该优惠事项的“减免税额”栏次填写你全年应享受的减免(返还)金额
        • 这张附表的数据会自动带入主表的“减:减免所得税额”行次(通常是第26行)。
        • 主表第25行“应纳所得税额”减去第26行“减免所得税额”后,再考虑其他因素(如第27行“抵免所得税额”),最终得出第33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接着再减去已预缴的税额(第34行),最终得出第36行“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如果减免额等导致实际应纳小于已预缴,第36行就是负数(应退税额)。
    • 对于政策性即征即退等返还,核心在于在“减免所得税额”相关的行次(季度预缴表特定减免行或年度申报的A107040表)准确填写你本期或本年应享受的减免(返还)金额。 系统计算后,最终在主表第36行体现为应退税额。
  • 因汇算清缴多缴或税务机关误收等原因收到的退税

    • 操作核心: 在“已缴税额”环节体现多缴,从而形成应退。
    • 具体路径:
      • 年度汇算清缴(最常见):
        • 在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经过准确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后,得出全年“实际应纳所得税额”(主表第33行)。
        • 将全年“实际应纳所得税额”与全年四个季度“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写在主表第34行)进行比较。
        • 第34行 > 第33行,其差额就是多缴的税款,这个差额会自动计算并反映在主表第36行“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栏,显示为负数(即应退税额),税务局审核通过后,就会依据这个结果办理退税。
      • 季度更正申报: 如果是在季度中发现前期多缴申请退税,可能需要更正之前季度的预缴申报表,在更正申报时,调减当期的“本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使其为负数),税务局审核后办理退库,更正后,后续季度的累计已缴税额也会相应变化。
    • 对于多缴退税,关键在于准确计算全年或当期的实际应纳税额和已预缴税额。当主表第34行(已预缴税额)大于第33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时,差额自动在第36行形成负数(应退税额)。 你无需在36行手动填负数,系统会自动计算,你需要做的是确保前面所有计算准确无误。

财政性资金返还”的特殊说明

很多企业会收到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鼓励特定产业发展等目的,依据与企业签订的协议或地方政策,给予的与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的财政奖励或返还资金(常被称为“税收返还”,但严格意义上属于财政补贴)。

  • 会计处理: 这部分资金在会计上通常作为政府补助处理,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 税务处理(企业所得税):
    • 是否应税? 根据财税[2008]151号、财税[2011]70号文规定,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等,除属于国家投资(增加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或指定专项用途(且企业能提供资金拨付文件、单独核算、支出符合规定)的情况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应税收入)
    • 对申报表的影响:
      • 这笔资金本身需要作为收入,填入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的第1行“营业收入”或第11行“营业外收入”(具体看其性质和在利润表中的列示位置),从而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 不会直接、单独地减少当期的“应纳所得税额”或直接形成主表第36行的退税额,也就是说,它和你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是两回事,不会直接“冲减”你的所得税负债。
    • 申报位置: 这类资金不填在主表第36行“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它作为收入,体现在主表前面的收入类行次(如第1行或第11行),并最终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 关键区别: 不要把这种地方政府基于你纳税额给予的“财政奖励/返还”,与前面讲的税务局依据国家税法规定直接办理的“企业所得税退税款”混淆,前者是收入(可能应税),后者是税款的退还(会体现在主表第36行负值)。

常见误区与风险提示:别踩坑!

  • 误区1:把税收返还款直接填入“已缴纳税额”。

    • 风险: 严重错误!这会虚增你已缴纳的税款,可能导致当期应补税额被低估(甚至错误地变成负数退税),或者在未来期间形成虚假的多缴退税申请,税务局很容易识别这种错误,可能面临补税、滞纳金甚至处罚。
    • 纠正: “已缴税额”栏只能填写你实际通过银行缴纳的税款金额,返还款是收钱,不是交钱。
  • 误区2:把财政性奖励资金当作税款退还,试图填入主表第36行或减免税额栏。

    • 风险: 如前所述,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资金,财政奖励是收入,需要按规定申报纳税,如果错误地填入减免额或退税额,属于少计收入、偷逃企业所得税。
    • 纠正: 严格区分资金性质,政府补助性质的返还,计入收入总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 误区3:收到退税后,忘记在后续申报表中处理。

    • 场景: 2025年汇算清缴后收到2025年多缴退税1万元,在进行2025年季度预缴时,计算当期应缴税款时,没有把这笔1万元退税考虑进去(作为期初多缴可用于抵减)。
    • 风险: 可能导致当期多预缴税款,虽然最终在2025年汇算清缴时会算总账,但会造成企业资金被提前占用。
    • 纠正: 季度预缴时,在申报表的“特定业务预缴(征)所得税额”或“本年以前季度(月)度已缴所得税额”(具体行次名称看申报表版本)栏次,准确填写累计到本季度初实际已缴纳的税额,这包括了你之前收到的退税所对应的那部分“多缴”已经退回,所以实际已缴额要相应减少。主表第36行是结果,在季度预缴时,关注“实际已缴纳所得税额”相关栏次的累计数是否准确(扣除了已收到的退税)
  • 误区4:混淆退税所属期,填错申报表。

    • 风险: 将应属于2025年的退税款,错误地填在2025年的申报表上,导致税款所属期混乱,影响当期申报准确性,可能被要求更正。
    • 纠正: 务必看清税务局出具的退税审批通知或银行入账备注信息上注明的税款所属期,严格对应到该所属期的申报表(季度或年度)进行填报(主要是影响该期报表的“已缴税额”累计数或最终形成该期的应退税额)。

会计小张的实战案例:软件企业即征即退

会计小张任职的XX软件公司是国家重点软件企业,享受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政策(增值税优惠),同时也符合软件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企业所得税优惠),2025年第2季度:

  1. 计算: 小张核算出公司第2季度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额(不考虑优惠)为20万元。
  2. 享受优惠: 公司目前处于“三减半”期间,小张计算出本季度可享受的减免税额 = 20万 (25% - 12.5%) = 20万 12.5% = 2.5万元。(注:法定税率25%,减半按12.5%征收,故减免了12.5%的部分)。
  3. 填表(季度预缴申报表 - A类):
    • 在“减: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或更通用的“减:减免所得税额(填写A201030)”行次(假设是第X行),填入减免额2.5万元
    • 系统自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20万 - 减免额2.5万 = 实际应纳所得税额17.5万(假设填入第Y行)。
    • 假设前1季度已预缴10万元(填入累计已缴税额栏)。
    • 系统计算:本季度应纳17.5万 - 前1季已缴10万 = 本季度应补7.5万(填入第15行或类似行次,最终汇总到主表第36行可能显示正数7.5万,表示本期需补缴)。
  4. 税务局退税: 由于公司同时申请了增值税即征即退(这是增值税的返还,与企业所得税无关),几天后,公司账户收到了税务局退的增值税款15万元(这是增值税优惠的结果,不影响本次企业所得税申报)。
  5. 关键点: 小张在本次企业所得税申报中,将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金额2.5万元,正确地填在了“减免所得税额”栏,这笔减免,最终会影响主表第36行的计算结果(本例中是减少了当期应补税额)。而收到的15万元增值税退税款,与企业所得税申报无关,不需要也不应该填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任何位置(第36行或减免额栏)。

税管员的重要提醒

  1. 留存备查是关键! 无论你申请的是哪种类型的税收返还(政策性退税、多缴退税、误收退税),都务必妥善保管好税务局出具的退税审批文件、退税凭证、银行入账回单、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认定文件、相关的合同协议(如财政返还)等全套资料,这些是证明你退税合法合规、申报数据来源准确的铁证,税务局后续检查时随时可能需要提供。
  2. 申报表逻辑自洽是基础。 主表第36行的负数结果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依赖于前面所有行次数据的准确性和逻辑关系,务必确保收入、成本、费用、纳税调整、减免税额、已缴税额等每一个环节都计算准确、填报正确,任何一环的错误都可能导致第36行结果失真。
  3. 拿不准?快咨询! 税收政策复杂多变,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对返还的性质判断不清、对申报表的填写位置存疑,最稳妥的做法是:
    • 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咨询。
    • **联系你的税收管理员(专管
企业所得税返税申报填写指南,找准位置,轻松到账! 税收返还企业所得税申报填哪里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