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税到账别慌乱!资深会计手把手教你做所得税返还分录
💰 叮咚!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你低头一看:“您尾号XXXX账户收到企业所得税退税XXX元。”财务小张心里一阵轻松,这笔钱终于退回来了!可转头打开财务软件准备入账时,手指却停在键盘上:“这钱回来了,账该怎么记?直接冲减所得税费用?还是走什么其他科目?以前年度的退税又怎么办?”
小张的困惑太常见了,企业所得税返还,就像税务部门给你发了个“红包”,但这个“红包”怎么在账本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安家落户,可不是点一下“确认收款”那么简单,记错了科目,不仅账目混乱,还可能引来税务稽查的注意,甚至影响老板看报表时的判断。
别急!今天咱们就抛开晦涩的术语,用大白话+真实场景,把企业所得税返还的分录掰开揉碎讲清楚,让你下次见到退税短信,心里只有稳稳的底气。
第一步:先搞清退税的“身份”——它是哪种“返”?
收到退税款,别急着做分录!第一步必须弄清楚税务局为啥给你退这笔钱,不同原因,会计处理的核心思路可大不一样:
-
年度汇算清缴多缴了? (最常见!)
- 场景: 你公司2025年预缴了100万企业所得税,年底汇算清缴算下来全年实际只该交90万,税务局就把多缴的10万退给你了。
- 性质: 这是把你多交给国家的钱要回来,本质上不是一项“收入”,而是冲减你之前多确认的费用(所得税费用)。
-
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即征即退)?
- 场景: 你公司是软件企业,享受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的政策(虽然这是增值税例子,所得税也有类似先征后返的政策)。
- 性质: 这种返还,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补助性质的收益(与日常活动相关)。
-
政策性原因导致的误缴/多缴退税?
- 场景: 因政策理解偏差或税务局认定错误,导致你公司多缴了税,现在纠正后退还。
- 性质: 同第1种,属于冲减多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核心判断点:这笔退税是因为你算错了(多缴)而退回,还是国家主动给你的优惠(补助)? 绝大多数情况属于第1种和第3种——冲费用! 本文重点讲解这种情况,政府补助性质的返还相对特殊,需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处理。
第二步:关键时间点——退的是哪年的税?
退税发生的时间点和你做账的时间点是否在同一年度,直接影响分录科目的选择:
-
当年退当年税(最常见于季度预缴多退):
- 场景: 2025年7月,税务局退还了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多预缴的企业所得税。
-
以后年度退以前年度税(汇算清缴退税的常态):
- 场景: 2025年5月,公司完成202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果显示2025年多缴了税,税务局于2025年6月将多缴税款退还,这笔钱是2025年的,但退是在2025年。
第三步:手把手分录教学(核心:冲费用!)
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实操环节!牢记核心原则:因多缴而退回的所得税,目标是冲减你曾经多记的那笔“所得税费用”。
当年退当年税(最简单!)
- 场景还原: 飞翔制造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财务小张手滑多算了,预缴了50万,季度结束后重新计算,实际只需缴45万,税务局很快把多缴的5万退回到公司账户。
- 分录怎么做?(收到钱时做账)
借:银行存款 50,000 元 (钱实实在在进账了)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50,000 元 (冲减“应交税费”这个负债科目)
- 为啥这么记?
- 当初预缴50万时,分录是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5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
,这表示公司欠税务局50万的“债”已经还清了。 - 现在发现其实只欠45万,多还了5万,税务局把多收的5万退回来,相当于公司“应交税费”这个负债科目当初多记了5万,现在银行收到钱,同时把多挂着的“负债”(应交税费)冲掉5万,完美!这5万退税,在计算2025年全年利润时,自动就减少了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总额。 因为当初确认的50万费用,通过冲减应交税费,实际有效的费用变成了45万。
- 当初预缴50万时,分录是
以后年度退以前年度税(重点!易错!)
- 场景还原: 飞翔制造有限公司,2025年6月收到税务局退回的税款10万元,这笔钱是2025年度汇算清缴时确认的多缴税款(即2025年交多了,2025年退回来)。
- 分录怎么做?(收到钱时做账)
借:银行存款 100,000 元 (钱到账了)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 元 (关键科目出场!)
- 为啥要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损益类科目(如所得税费用)在年底结账后,余额已经清零,并转入“本年利润”,最终进了“未分配利润”,2025年的账在2025年12月31日已经封账了!
- 2025年收到这笔属于2025年的退税,不能再直接去碰2025年的“所得税费用”科目(也碰不到),更不能去冲减2025年的“所得税费用”(因为这钱是2025年的事)。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就是会计的“时光机”和“修正带”! 它专门用来核算本年度发现的对以前年度的损益(利润或亏损)有重大影响的事项,用了这个科目,就能把调整的“效果”安全地传导到最终的“未分配利润”里。
- 后续调整(非常重要!): 做完上面那笔分录还没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本身也是个过渡科目,期末必须结平,且其影响要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中。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 元 (把这个过渡科目的余额清零)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000 元 (增加未分配利润)
- 效果: 这笔调整最终增加了2025年期初的未分配利润(因为调整的是2025年的损益),这完全符合事实:2025年公司少算了10万利润(因为多交了10万的税),现在退税回来,相当于修正了2025年的利润,2025年初的未分配利润自然要增加。
退税直接抵减当期或以后税款
有时税务局不一定退现金给你,而是告诉你:“多缴的钱,你可以留着抵减下期要交的税。” 这也是一种返还形式。
- 场景: 飞翔公司2025年汇算清缴多缴了8万,税务局同意这8万用于抵减2025年第一季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 分录怎么做?(获得抵税批复/确认时做账)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80,000 元 (直接减少本期要交的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0,000 元 (同现金退税,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 后续同样需要结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0,000 元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000 元
- 后续同样需要结转:
- 实际缴纳当期税款时: 假设2025年Q1本来要交20万,抵减了这8万,只需再交12万。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20,000 元 (20万 - 8万) 贷:银行存款 120,000 元
- 核心点: 抵减的实现,体现在“应交税费”借方余额被消耗掉,关键的第一步调整分录,依然要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修正去年的利润。
第四步:容易踩的坑 & 风险预警(血泪经验!)
-
张冠李戴,错误冲减当期费用: 这是最高发错误! 收到以前年度退税,直接做
借:银行存款 贷:所得税费用
。大错特错! 这会导致:- 本期利润虚高: 当期所得税费用被莫名冲减,利润被夸大。
- 扭曲历史数据: 2025年的实际税负被错误地转移到了2025年。
- 税务风险: 稽查一看,你当期费用少了,利润高了,可能怀疑你少计费用或虚增收入。
-
“其他应收款”陷阱: 有些会计喜欢在预计能退税时,先挂账:
(预计能退税时) 借:其他应收款——待退所得税 XXX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XXX (实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XXX 贷:其他应收款——待退所得税 XXX
- 谨慎使用! 只有在有确凿证据(如税务局正式受理通知书、审批文件等)表明退税金额能可靠计量且基本确定能收到时,才可这样处理,否则就是虚增资产和利润。大多数情况下,建议在款项实际到账或抵税确认时才做账,避免提前确认。
-
忘了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做完
借:银行存款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后,必须记得做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忘了这一步,这个科目就一直挂账,报表不平,影响未分配利润的准确性。 -
忽视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资产负债表: 现金增加,未分配利润增加(最终结转后)。
- 利润表: 不会体现为当期的收益! 它的影响体现在本期“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增加上,政府补助性质的返还除外。
- 现金流量表: 计入“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经营活动现金流)。
-
混淆退税性质: 把本应冲费用的多缴退税,错误地当成了政府补助收益记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性质判断错误,全盘皆错!
第五步:最佳实践锦囊(老会计的经验之谈)
-
留存铁证: 税务局出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银行回单上有备注也行)、《税务事项通知书》(明确退税原因、所属期、金额)、汇算清缴申报表及缴税凭证复印件等,务必妥善保管,这是你做账的原始依据,更是应对任何质疑的“护身符”。
-
摘要写清楚: 做分录时,摘要务必清晰明了!“收税务局退XX公司202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税款”,“根据XX号退税批复,抵减2025年4月应纳企业所得税”。
-
跨期退税优先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只要退税所属期不是本年,一律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处理,这是最规范、最安全、最能清晰反映业务实质的做法。
-
及时核对账务: 退税到账或抵税操作完成后,及时核对“银行存款”、“应交税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的余额,确保无误。
-
关注政策与准则更新: 财税政策时有调整,会计准则也会更新(虽然核心原则稳定),保持学习,关注权威渠道(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官网)发布的信息。
企业所得税返还的分录,核心在于判断原因(多缴冲费用/补助确认收益)和所属期(当年/以前年度),对于最常见的因多缴而退回以前年度税款:
-
收到现金:
借:银行存款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用于抵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牢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关键枢纽, 它确保了退税的影响精准地修正了历史年度的利润,没有扰乱当期的经营成果。坚决杜绝直接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错误操作!
退税到账是美事,账务处理无小事,分清楚性质,搞明白时间,用对了科目,附好了凭证,你的账本才能经得起老板的审阅、审计的核查和税务的稽查,下次退税短信响起,希望你能气定神闲,运指如飞,把分录做得又快又准!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