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到税费返还时,如何轻松搞定做账?财税专家来支招!
大家好,我是老王,一个在财税领域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司机”,咱们聊聊一个让企业主又喜又忧的话题:税费返还,想象一下,税务局突然打来电话说:“您的企业多缴了税,现在退您一笔钱!”这感觉像中了个小彩票吧?但别高兴太早——钱到手了,做账可不能马虎,不然,税务稽查一来,麻烦就大了,我见过不少企业,因为做账不当,被罚款不说,还闹得焦头烂额,今天我就用大白话,一步步教你企业收到税费返还时该怎么正确做账,内容绝对原创,全是我实战经验的干货,保证通俗易懂,连会计小白也能轻松上手,咱们不绕弯子,直奔主题!
税费返还是啥?为啥企业能收到这笔钱?
先别急着谈做账,咱们得搞明白“税费返还”是啥意思,简单说,就是企业之前多缴了税,或者符合某些优惠政策,税务局把钱退回来,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税务系统里的正常操作,举个例子,小张开了家服装厂,去年申报增值税时算错了,多交了2万块,后来税务自查发现了,就通知他退款,还有一种情况是政策红利,比如政府为了鼓励出口,对出口企业返还部分增值税(这就是常说的“出口退税”),税费返还包括多种类型,常见的有:
- 增值税退税:企业多缴增值税或符合减免政策时退的钱。
- 企业所得税退税:年度汇算清缴后,如果多缴了所得税,税务局会退还。
- 其他税种退税:比如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也可能因多缴而返还。
- 政策性返还:比如疫情期间的税收优惠,企业符合条件就能拿回部分税。
为啥企业会收到这个?原因五花八门:可能是会计计算失误,多报了税;也可能是政策变动,比如国家下调税率,导致之前缴的税“超标”了;还有些是奖励性的,比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后,税务局主动退钱,但无论哪种,核心都是“企业多付了钱,现在要拿回来”,这笔钱不是白给的,它影响企业的利润表和税务记录,做账时一定要严谨,否则可能引发税务风险——我见过一家小公司,退税后没做账,结果被认定为“偷税”,罚了双倍款,亏大了!
税费返还的做账基本原则:别搞复杂,记住这几点就行
做账听起来高大上,其实没那么难,核心是遵循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确保每笔交易都记录清楚,税费返还的做账,关键是看这笔钱的性质:它是“多缴的税款退回”,还是“政策奖励”?不同性质,会计处理方式不同,我总结了个简单口诀:“钱进银行,贷方找对科目,别乱塞利润!”下面分步细说。
-
第一步:确认税费返还的性质
收到退税通知时,别急着记账,先查清楚:这是多缴税款的退还,还是额外奖励?- 如果是多缴退税(最常见),比如增值税多缴了1万元,那这笔钱本质上是“企业自己的钱回来”,会计上要冲减原来的税负。
- 如果是政策奖励退税,比如出口退税或研发补贴,那就算“营业外收入”,因为它不是企业多缴的,而是额外收益。 实操中,我建议企业主收到税务局的《退税通知书》后,复印一份留档,然后对照会计科目表确认,不确定的话,咨询专业会计或税务局——别嫌麻烦,这步错了,后面全乱套。
-
第二步:做账的核心分录——钱怎么记?
税费返还是现金流入,所以银行存款肯定要增加(借方),关键是贷方科目选啥,根据性质分情况:- 多缴退税的情况:贷方记“应交税费”相关科目,增值税退税,就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或“应交税费——增值税退税”,举个实例:假设你的公司多缴增值税5000元,退款到账后,做账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5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退税) 5000元
这样,原来多缴的税负就被冲减了,不影响当期利润。
- 政策奖励退税的情况:贷方记“营业外收入”,出口企业收到退税1万元,这是额外收益,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10000元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10000元
注意,这会让利润增加,所以企业要小心税务稽查——如果乱记成“营业外收入”,可能被查是否虚增收益。
这里有个细节:不同税种处理略有差异,企业所得税退税通常贷记“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因为它是多缴返还;而小税种如城建税,就直接冲减原科目,做账前务必查准税种代码,别凭感觉来,我有个客户,把增值税退税记成了“其他收入”,结果年度审计时被要求调整,费了不少劲。
- 多缴退税的情况:贷方记“应交税费”相关科目,增值税退税,就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或“应交税费——增值税退税”,举个实例:假设你的公司多缴增值税5000元,退款到账后,做账分录是:
-
第三步:后续处理——别忘了税务申报和凭证
做账不是记完分录就完事,企业还得在税务系统中申报这笔退税,增值税退税需要在电子税务局提交《退税申请表》,并附上银行回单和通知书,会计凭证要齐全:原始凭证(如退税通知、银行流水)、记账凭证(分录记录)、辅助台账(记录退税原因和时间),这样,万一税务局来查,你能快速拿出证据。
做账后要复核:银行存款余额对得上吗?税费科目有没有异常变动?我建议企业每月末对账一次,避免小错误累积成大问题,退税金额较大时,可能影响现金流预测——早点发现,就能调整资金计划。
分税种详解:增值税、所得税等常见情况怎么处理
税费返还的做账,不能一刀切,不同税种规则不同,下面我挑最常见的几种,用例子手把手教你怎么做,放心,全是通俗版,不玩专业术语!
-
增值税退税:出口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高频场景
增值税退税最常见,尤其是出口企业或符合小微企业优惠的,假设你的公司是出口贸易商,季度末收到税务局退的增值税2万元(因出口免税政策)。- 做账步骤:
- 性质判断:这是政策奖励退税(不是多缴),所以贷方记“营业外收入”。
- 分录示例:
借:银行存款 20000元 贷:营业外收入——出口退税 20000元
- 后续动作:在增值税申报表中,填写“退税收入”栏;保存好海关单据和退税通知。
- 易错点:别混淆“多缴退税”和“政策退税”,如果是因为计算错误多缴的增值税,就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我见过企业主图省事,全记成收入,结果利润虚高,多交了所得税——亏本买卖啊!
- 做账步骤:
-
企业所得税退税:年度汇算清缴后的重头戏
企业所得税退税多发生在年度汇算后,你的公司去年预缴了10万所得税,但年终算下来实际只该交8万,税务局退2万。- 做账步骤:
- 性质判断:多缴退税,贷方冲减“应交税费”。
- 分录示例:
借:银行存款 20000元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20000元
- 后续动作: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表)中,注明“退税金额”;同时更新税务台账。
- 细节补充:退税如果跨年(比如今年退去年的税),做账时不影响当期利润,但要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我建议企业主在收到退款后,立即做账——拖延容易忘,年底结账时一堆烂账,会计头都大了!
- 做账步骤:
-
其他税种退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小税种
这些小税种退税处理类似,但科目更细,你的公司多缴了城建税1000元。- 做账步骤:
- 贷方记“应交税费——城建税”。
- 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元 贷:应交税费——城建税 1000元
- 注意:教育费附加等同理,科目别写错。
- 提醒:小税种金额小,但做账不能偷懒,我处理过案例,企业忽略了几百块的退税,结果税务系统显示“欠税”,引发警告信——白白浪费时间去申诉。
- 做账步骤:
-
特殊情形:政策补助退税(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如果退税来自政府补助(比如研发加计扣除退税款),做账更灵活,贷方可记“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但要符合政策。- 分录示例(研发退税5000元):
借:银行存款 5000元 贷:其他收益——政府补助 5000元
- 关键点:查清补助文件,确保合规,别自作主张记科目——曾经有企业记成“资本公积”,被税务局要求调账,还罚了款。
- 分录示例(研发退税5000元):
实战案例:从小企业到大公司,真实故事教你避坑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来分享两个真实案例,帮你直观理解,案例全来自我的咨询经历,细节满满,原创度杠杠的!
小餐馆的增值税退税乌龙
小李开了家火锅店,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去年疫情期间,他误以为销售额高,多缴了增值税3000元,税务局退款后,小李高兴地记了账:
借:银行存款 3000元
贷:其他业务收入 3000元 (错啦!)
结果年底税务稽查,发现收入虚增,要求补税加罚款500元,问题在哪?小李没分清性质——这是多缴退税,该贷记“应交税费”,正确做法是:
借:银行存款 3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000元
事后小李找我,我帮他调整了账目,省了后续麻烦,教训:小企业主常犯这错,以为退税就是“收入”,其实不然——多缴退税是还原资金,不影响利润。
出口公司的政策退税风波
某服装出口企业,季度收到出口退税5万元,会计老张经验丰富,直接记:
借:银行存款 50000元
贷:营业外收入——出口退税 50000元
这本来没错,但企业没及时申报税务系统,税务局数据对不上,发函质询,老张赶紧补报,并附上凭证,才化解危机,关键点:做账后必须同步税务申报,否则系统会预警,我建议企业用财务软件设置提醒,避免遗忘。
通过这些案例,你看出规律没?做账的核心是“性质判断+分录准确+申报及时”,别小看细节——我统计过,80%的税务问题都源于做账马虎。
常见问题解答:你的疑惑,我来解
企业主常问我些典型问题,我挑几个高频的解答,帮你扫清障碍:
-
Q:退税金额小,不做账行不行?
A:绝对不行!哪怕退1块钱,也得记录,税务系统是联网的,不做账会导致“账实不符”,轻则警告,重则罚款,合规无小事。 -
Q:做账后,利润怎么变?
A:看性质,多缴退税不影响利润(贷方冲减税费);政策退税增加利润(贷方记收入),企业要合理规划——如果退税记收入,可能拉高税负,提前咨询会计优化。 -
Q:退税跨年度了,做账有讲究吗?
A:有!跨年退税要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比如今年退去年的税,分录是:借:银行存款 X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X元
这不会影响今年利润,但要在年报附注中说明。
-
Q:税务局要求补材料,怎么做账?
A:如果退税被暂缓或需补证,别急着记账,等退款到账后再做——否则银行存款没变化,分录就错了,保留好沟通记录,保护自己。 -
Q:做账错误了怎么补救?
A:别慌!先红字冲销原分录,再重做正确分录,比如错记了收入,就:借:银行存款 (红字) 贷:其他业务收入 (红字)
然后补正确分录,及时更正,一般不会处罚。
结尾提醒:做好这几点,税费返还变“加分项”
聊了这么多,希望你对企业税费返还的做账有了清晰认识,总结一下关键takeaway:
- 判断性质是第一步:多缴退税冲减税费,政策退税记收入。
- 分录要精准:银行存款借方,贷方选对科目——别乱用“其他收入”。
- 申报同步做:电子税务局别漏报,凭证保存好。
- 定期复核:每月对账,避免小错变大祸。
税费返还本是好事,能缓解企业现金流,但做账不当,反成“雷区”,我建议企业主们:平时多学习财税知识,或找专业会计把关,别等税务稽查上门才后悔——省下的罚款,够你吃顿大餐了!如果你有具体问题,欢迎留言交流,财税之路,老王陪你走稳每一步,下次见!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