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能享受六税两费减半?2025最新政策划重点—省下的钱才是真金白银!
老王在街角开了十几年早餐店,今年初和做会计的侄女聊天时直拍大腿:“哎呀!早知道‘六税两费’能减半,去年我那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能省下大几千呢!都怪我没搞清自己符不符合条件...” 像老王这样的小老板不在少数,国家为小微企业、个体户量身定制的“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确实是个大红包,但红包不是见者有份,领错了可能面临补税罚款,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看看2025年这个政策到底谁能享受?减的是哪些钱?帮你把该省的税,一分不少省下来!
谁能稳稳接住这个“减税红包”?范围划清楚了!
这个政策优惠,主要瞄准的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但具体谁在名单内,得看白纸黑字的规定:
- 个体工商户: 这个最简单!所有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不管你是开小卖部、摆摊卖煎饼,还是搞设计工作室,统统都自动符合条件,享受“六税两费”减半征收,这是国家给个体经济最直接的扶持。
- 小型微利企业: 这个稍微复杂点,需要同时满足四个“硬指标”,一个都不能少:
- 从事啥? 必须是从事国家非限制或禁止的行业(比如高污染、高耗能等受限行业就不行)。
- 规模多“小”? 需要同时满足:
- 员工人数 ≤ 300人(注意:不是社保人数,而是包括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等形式的所有从业人员,按全年季度平均值计算)。
- 年应纳税所得额 ≤ 300万元(这是关键!计算企业所得税前的利润,不是营业收入!)。
- 资产总额 ≤ 5000万元(也是按全年季度平均值计算)。
- 身份是啥? 必须是企业法人,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虽然也是市场主体,但它们的性质决定了其本身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由投资人/合伙人缴纳个税),所以不适用小型微利企业的定义,自然也就不能享受这个“六税两费”减半优惠,它们需要看其投资人/合伙人是否是个体工商户身份。
重要提醒: 判断你是否属于小型微利企业,不是你自己说了算,也不是税局预判,而是当你在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系统会根据你填报的全年数据(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应纳税所得额、行业)自动判定你当年是否符合条件,符合了,当年就能享受“六税两费”减半;不符合,就不能享受。
“六税两费”到底是哪六税?哪两费?减半又怎么减?

名字听起来有点唬人,其实拆开看就清晰了,所谓“六税两费”,指的是:
-
六税:
- 资源税: 主要针对开采矿产品(如原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非金属矿等)和盐的单位和个人,比如你开了个小砂石厂,开采销售砂石,原来要按吨交资源税,现在符合条件就能减半交,计算公式一般按应税产品的销售额或销售量乘以税率(减半后)。
- 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建税): 这个最常见!它是跟着增值税、消费税(简称“两税”)一起征收的附加税。计税依据就是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额,税率分三档(7%、5%、1%),取决于你公司注册地是在市区、县城/镇、还是其他地区。减半的就是这个计算出来的城建税本身。 比如你在市区,原来按实际缴纳“两税”的7%交城建税,现在按3.5%交。
- 房产税: 注意!这里减半的是自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的部分,如果是出租的房产,按租金交的房产税,不在减半范围!自有生产经营用房的房产税,一般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一定比例(如10%-30%,各地不同)后的余值,乘以年税率1.2%来计算。减半的就是这个计算出来的房产税金额。 比如你自有店铺房产原值100万,当地扣除比例30%,余值70万,年房产税原为70万×1.2%=8400元,减半后只需交4200元。
- 城镇土地使用税: 对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按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乘以适用的每平方米年税额计算。减半的就是这个计算出来的土地使用税金额。 比如你工厂占地1000平米,当地每平米年税额10元,原年税1万元,减半后5000元。
- 印花税 (仅指资金账簿以外的税目): 这里有个关键点!政策减半的是除证券交易印花税以外的其他税目,重点包括:
- 各种经济合同(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租赁、运输、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等)
- 营业账簿(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合计金额的万分之二点五减半征收;其他账簿免征)
- 权利许可证照(房产证、营业执照等,按件5元减半至2.5元)
- ...等等。 计税依据和税率根据具体合同类型不同(有按合同金额比例税率,也有按件定额),减半的就是按规则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 比如你签了份100万的购销合同,适用税率万分之三,原印花税300元,减半后150元。
- 耕地占用税: 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注意:只有在获批准占用耕地时一次性缴纳。 按占用的耕地面积乘以适用的每平方米税额(各地不同)计算。减半的就是这个计算出来的耕地占用税金额。 但需注意,占用基本农田的,税额要依法加征,且加征部分不享受减半,减免政策需省级政府批准。
-
两费:
- 教育费附加: 这也是跟着增值税、消费税征收的附加费。计税依据同样是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额。 全国统一费率3%。减半后按1.5%征收。 比如你本月实缴增值税1万元,原教育费附加300元,减半后150元。
- 地方教育附加: 同样是跟着“两税”走的附加费。计税依据也是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额。 费率由各省定,但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是2%(个别如浙江是1.5%)。减半后,费率2%的省份按1%征收,费率1.5%的省份按0.75%征收。 比如你实缴增值税1万元,在费率2%的省份,原地方教育附加200元,减半后100元。
核心要点: “减半”减的都是最终计算出来的应纳税(费)额,而不是税率或费率本身(印花税资金账簿除外,它直接减了税率),简单说,就是税务局算好你要交多少钱之后,直接给你打个五折!
实操指南:怎么知道自己能减?怎么操作?
- 个体工商户: 最简单!只要你执照上是“个体工商户”,在电子税务局申报“六税两费”时,系统通常会自动识别你的身份,并自动按减半计算税额,你需要做的就是准确申报相关税(费)种的计税依据(如销售额、增值税额、房产原值、土地面积、合同金额等),务必仔细核对申报表,看“本期减免税额”栏是否有数据。
- 小型微利企业: 这个稍复杂,关键在于年度汇算清缴时的判定。
- 平时预缴(季度): 在季度申报“六税两费”时,你可以自行根据企业情况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主要预估年应纳税所得额是否≤300万等),如果预估符合,可以先行享受减半优惠进行申报,这是一种便利措施。
- 年度终了(关键): 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税务系统会根据你全年实际的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应纳税所得额、行业信息,正式判定你该年度是否属于小型微利企业。
- 如果汇算清缴结果判定你符合: 那你当年已经按减半预缴的“六税两费”就没问题,安心了。
- 如果汇算清缴结果判定你不符合: 那对不起,你当年已经按减半享受的优惠就需要补缴回来!相当于你平时预缴时“透支”了优惠。季度自行判断享受优惠需谨慎! 特别是年利润可能超过300万临界点的企业,要特别注意,避免年底补税+滞纳金的风险。
- 申报操作: 现在基本都是通过电子税务局进行网上申报,在申报相关税(费)种时:
- 系统通常会根据金税系统里登记的主体类型(个体户)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信息(企业),自动预填减免性质代码和减免税额。
- 你需要做的是:
- 确认主体信息无误(特别是企业,确认自己是否在可享受优惠的名单内)。
- 准确无误地填写计税依据(这是计算税款和减免额的基础)。
- 仔细核对系统自动计算的“减免税额”或“本期应补(退)税额”是否体现了减半优惠。 如有疑问,及时咨询主管税务机关或查阅系统提示。
- 确认无误后提交申报并缴纳税款(减半后的金额)。
避坑指南:这些误区千万要小心!
- “我是小规模纳税人,肯定能享受!” 错!能否享受“六税两费”减半,看的是主体类型(个体户)或企业所得税上的小型微利企业身份,和你缴纳增值税时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没有直接关系!一个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如果年度汇算清缴时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比如利润超300万),就不能享受;一个一般纳税人企业,如果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就能享受。
- “我注册的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应该也算小微企业吧?” 错!如前所述,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本身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定义。除非投资人或合伙人同时登记了个体工商户执照(实践中较少见),否则不能享受该政策。
- “我公司在好几个地方有项目,都能减半吗?” 对于跨地区经营的小型微利企业,其“六税两费”的减免遵循属地管理原则:
-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只在房产、土地所在地享受减半,你在A市有厂房,就在A市申报缴纳并享受减半;在B市有仓库,就在B市申报缴纳并享受减半。
- 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跟着增值税、消费税的缴纳地点走,你在哪里预缴或缴纳了增值税/消费税,就在哪里缴纳附加税费并享受减半。
- 资源税: 在应税产品的开采地或生产地缴纳并享受减半。
- 印花税: 一般遵循属地或应税凭证的书立/使用地原则,在相应地点申报享受减半。
- 耕地占用税: 在批准占用耕地的所在地一次性缴纳并享受减半(如符合条件)。
- “减半政策是永久的吧?” 注意政策有效期!目前执行的政策(财税[2025]12号)明确规定,该“六税两费”减半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到期后是否会延续,需关注国家后续政策。
- “享受了减半,账就不用做了?” 大错特错!享受税收优惠,相关的申报资料、财务报表、证明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材料(如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等,必须按规定妥善保管,以备税务机关后续核查。
“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是国家送给小微经营主体的一份实实在在的礼包,但政策再好,也得符合条件、正确操作才能真正落袋为安,个体户朋友们,你们是“天选之子”,自动享受,记得按时准确申报就好,小微企业老板们,请务必盯紧你们的年度利润、人数和资产规模这“三条线”,特别是300万的应纳税所得额红线,在季度预缴时谨慎判断,在年度汇算时更要仔细确认身份,避免“先甜后苦”的补税烦恼,搞清楚了“谁”能减、“减”什么、“怎么减”,该你享受的优惠,一分也别落下,不该碰的红线,坚决别去踩。
政策红利就在那里,能不能稳稳接住,就看你是否做足了功课。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