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福音!核定征收,税少事少,生意更省心!

老王在小区门口开了家面馆,生意红火,可每月底看着账本,老王就头疼:锅碗瓢盆、水电煤气、买菜买肉,零零碎碎的开支单据堆成小山,隔壁开五金店的老李却总是乐呵呵:“老王啊,你这搞得太复杂!我用的是‘核定征收’,税务局直接给个固定数,算税简单多了,操心少,省下来的时间我还能多跑两趟货呢!”

剥开“核定征收”的洋葱:它究竟是个啥?

别被名字唬住!简单说,核定征收就是税务局看你生意不容易(或者账实在难搞),不跟你一笔一笔算细账了,而是根据你生意的特点(比如卖啥的、铺子大小、地段好坏),直接拍板一个“默认利润线”或者“固定征收率”。 你交税就按这个来,省去了建账、算成本、搞汇算那些让人头大的环节。

它有个孪生兄弟叫“查账征收”,查账征收就像一次严格的财务体检——要求你建立正规账本,每一分钱收入、每一笔合理支出都要清清楚楚记录在案,年底算总账,用总收入减去总成本费用,算出实实在在的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再按对应的税率阶梯去交税,这对账务规范要求极高。

为啥税务局会给你“核定”这个便利?核心就两点:

  1. 能力有限: 很多个体户、小门脸,夫妻店、兄弟档,确实没能力也没必要请专业会计做全套账。
  2. 成本难核: 像老王的面馆,每天买的菜、肉、调料,消耗多少、损耗多少?一笔笔算清楚,耗时耗力还不一定准,小本生意经不起这么折腾。
个体户福音!核定征收,税少事少,生意更省心! 个体核定征收 第1张

谁家孩子能抱上“核定征收”这个金娃娃?

别以为谁都能申请!税务局也得看“资质”,通常这几类小伙伴机会比较大:

  1. 个体工商户是主力军: 街边餐馆、小卖部、理发店、修理铺、工作室... 这些规模不大、账务相对简单的个体老板是核定征收的主要适用对象。
  2. 规模小的个人独资企业: 虽然叫“企业”,但如果是个人出资经营、规模不大、账务同样不够健全,也可能符合条件。
  3. 特定行业有优势: 税务局对一些行业“心里有数”:
    • 餐饮业(小饭馆、面馆、早餐店): 食材成本波动大,难以精确核算?常见核定对象!
    • 居民服务业(理发、美容、家政、修理): 主要成本是手艺和人工,物料相对简单?容易核定!
    • 小型零售业(便利店、小超市): 商品种类多但单值不高,精确核算成本繁琐?常被核定!
    • 部分小型生产加工作坊: 如果工艺简单、规模小,也可能适用。
  4. 关键前提:“账证不全”或“难以查账”: 这是硬核条件!要么你确实没能力建立规范的账本凭证(账证不全),要么你的成本、费用凭证实在太乱太杂,税务局看了也头疼,觉得查清楚费时费力还不靠谱(难以准确核算)。如果你账做得清清楚楚,反而可能不符合核定条件!

“核定”是怎么“定”出来的?钱到底怎么算?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干货!怎么定?主要有三大招:

  1. 定期定额(双定户 - 最常见!):

    • 怎么定? 税务局不是随便拍脑袋,他们会实地调查!看看你的店面位置(是黄金地段还是偏僻角落?)、营业面积(是巴掌小店还是敞亮大铺?)、雇佣人数(是夫妻店还是请了几个伙计?)、设备情况、甚至同一条街类似生意的经营水平,综合这些,给你定一个“月销售额”和一个“月应纳税所得额”(或者直接定个附征率)。
    • 怎么交? 简单到哭!税务局给老王面馆核定:月销售额8万,应税所得率10%(即默认利润率10%),那么老王每月默认利润就是8万 * 10% = 8千元。
    • 交哪些税?
      • 增值税: 老王是小规模纳税人(个体户大多都是),2025年)政策好,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季度30万)直接免增值税! 核定8万没超,增值税=0。
      • 附加税费: 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这些是跟着增值税走的,增值税为0,附加通常也为0。
      •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 这才是大头!用核定的月利润8千 * 12个月 = 9.6万,作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查《经营所得税率表》:
        • 不超过3万部分,税率5%:3万 * 5% = 1500元
        • 超过3万至9万部分,税率10%:(9.6万 - 3万) = 6.6万 * 10% = 6600元
        • 合计年个税:1500 + 6600 = 8100元。国家还给了个体户大红包:2025年,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所以老王实际只需交 8100元 * 50% = 4050元,平均每月337.5元!老王一年主要就交这点个税。
    • 超级省心: 只要老王每月实际开票+不开票收入总和不超过核定的8万,他就按这个固定数去申报,系统自动算税,可能都不用跑税务局,网上点几下搞定,除非生意爆好,超过了核定额,才需要单独补报补税。
  2. 核定应税所得率:

    • 怎么定? 税务局不直接定你的收入额,而是根据你的行业特性,给你一个利润率范围,小型餐饮业应税所得率可能在8%-20%之间浮动。
    • 怎么交? 需要你自己申报实际收入总额,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核定应税所得率,个税计算方法和上面一样。
    • 适合谁? 适合那些收入能准确统计或开票比较规范,但成本费用依然难以搞清楚的个体户,老李的五金店,大部分客户要发票,收入总额好统计,但店里螺丝螺母、电线胶带成千上万种,具体成本太难算清,税务局可能给他核定一个15%的应税所得率,老李每月报收入,系统自动用收入×15%算出利润再算个税。
  3. 核定征收率(较少见,多用于临时代开发票等):

    • 简单粗暴: 直接按你开票金额(收入)一个固定综合比率征税,这个比率通常包含了增值税及其附加、还有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打包在一起。
    • 举个栗子: 某地规定临时提供劳务代开发票,核定征收率1.5%,你开1万块钱发票,当场交税10000 * 1.5% = 150元,税票两清,这150元里可能包含了增值税、附加和个税。

天上不会掉馅饼:核定征收的“紧箍咒”与风险点

核定征收虽好,但绝不是法外之地!戴上这顶“便利帽”,也得牢记几条铁律:

  1. 开票有“天花板” - 定期定额户的生命线! 这是双定户老王们的命门!税务局给你核定了月销售额8万,意味着:

    • 每个月所有收入(开发票的 + 不开发票的现金收入)加起来,不能超过8万!
    • 如果某个月生意特别好,收入冲到10万了,必须!必须!必须! 在申报时主动申报超过核定定额的那2万收入并补缴相应的税款(主要是增值税和个税部分)。藏着掖着就是偷税!
    • 重要风险: 很多老板只盯着开票额不超过8万,却忘了那些微信、支付宝、现金收入!税务局要查,方法多的是(查银行流水、看外卖平台数据、甚至数客流量...),隐瞒不开票收入是核定户栽跟头的最主要原因!
  2. “核定”不是“免死金牌” - 条件变了可能被取消! 核定征收是有前提的(账证不全/难以查账)。

    • 你生意越做越大,年收入噌噌涨(比如明显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很多了)。
    • 你规范起来了,请了会计,账做得清清楚楚。
    • 税务局评估后认为你不再符合“难以查账”的条件了。
    • 税务局有权随时将你的征收方式改为“查账征收”! 到时就得按规范企业那套来,建账、核算成本、汇算清缴,一个都不能少。
  3. 发票红线碰不得 - 虚开代价惨重! 核定征收,特别是双定户,绝对不是你给别人“虚开”、“代开”发票的挡箭牌! 老王核定额度是8万/月,他自己生意只用了5万额度,朋友的公司缺成本票,让老王帮忙开3万的“餐饮费”发票(实际没发生交易),朋友给老王点“好处费”。这是严重的虚开发票违法行为! 一旦查出,补税、罚款(可能按虚开金额比例重罚!)、滞纳金是起步价,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得不偿失!核定征收的便利,绝不是让你倒卖发票额度的!

  4. 申报义务不能忘 - 再简单也得按时报! 核定征收不等于不用申报!无论是双定户系统自动申报(你也要确认),还是核定应税所得率需要你申报收入,都必须按时、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即使某个月没收入(比如疫情关门),通常也需要做“零申报”,逾期不报,照样面临罚款和信用扣分。

用好“核定”这把双刃剑

对于广大的个体户、小微创业者来说,核定征收就像一位“税务管家”,在你创业初期账务能力有限时,帮你大大简化了计税和申报流程,实实在在减轻了负担,让你能更专注于经营本身,它尤其适合那些成本核算确实困难的小型餐饮、服务、零售门店。

但便利不等于放纵! 务必清醒认识到它的边界:

  • 严守收入红线(特别是双定户),不开票收入也是收入!
  • 依法依规使用发票,杜绝虚开!
  • 按时履行申报义务。
  • 生意做大了,要主动拥抱规范,查账征收是更健康的选择。

最终建议: 你所在地区对个体户核定有什么具体政策?你的行业核定率大概多少?你能申请下来多少额度?最靠谱的做法,就是带上身份证、租赁合同(或产权证明)等相关资料,直接跑一趟主管税务局,当面咨询清楚! 或者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政策细节各地可能有差异,获取一手官方信息最安心,税筹如同烹饪,核定征收是一味调味剂,用对了事半功倍,用错了满盘皆输,摸清规则,合规经营,才能让生意这锅汤,熬得长久飘香。

个体户福音!核定征收,税少事少,生意更省心! 个体核定征收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