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小店主的节税捷径,一年真能省下几万块?
早上五点半,天还没亮透,街角王老板的早点铺子已经热气腾腾,豆浆、油条、包子香气四溢,忙得脚不沾地,晚上十点打烊,王老板拖着疲惫的身子算账:今天现金收了2380,手机支付收了1670,进货花了1200,还有房租水电……零零碎碎,一堆收据小票堆在抽屉里,皱皱巴巴,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叹气:“这账,怎么记啊?请会计?这点小买卖哪里请得起!”
隔壁文具店的李姐听了直笑:“老王,你这死脑筋!我那文具店,一年流水三四十万,以前查账征收,光请会计做账报税就七八千,还得自己整理票据,愁得头发都白!后来税务局专管员老刘建议我改‘核定征收’,现在省事太多了!税也交得明明白白,一年能省下不少呢!”
核定征收:税务局给你的“懒人包”
想象一下,税务局不是拿着放大镜来查你每一张皱巴巴的进货单,也不是盯着你手机里几百条零碎的收款记录,而是直接对你说:“老王啊,你们这条街的早点铺子,我们根据经验,算出来平均利润率大概就是15%左右,这样吧,以后你就按每个月总的营业额(包括现金、手机支付等所有收入)的1%来交个税(经营所得),简单明了,你看行不行?”
这就是核定征收的核心——税务局基于行业普遍规律、地段位置、经营规模等因素,直接核定一个征收率或者一个固定税额,核心任务就一个:准确记录每个月的总营业额是多少,至于成本花了多少、具体利润是多少?不用你提交繁琐的证明,税务局不深究!

核定征收 vs 查账征收:小生意人的选择题
- 查账征收: 像大公司一样,需要建立规范的账簿,每一笔收入、每一分开支(油盐酱醋、煤气水电、包装袋损耗)都要有发票或合规凭证,清清楚楚记录,最后根据收入 - 成本 - 费用 = 利润,再按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税。优点: 利润极低甚至亏损时,可能不用交税。缺点: 建账成本高(请会计或自己花大量时间精力),票据管理严格,稍有不合规就可能被认定成本费用不能扣除,导致多交税。
- 核定征收: 税务局给你一个“打包价”。
- 老王早点铺:核定应税所得率10%,若月营业额4万,则应纳税所得额 = 4万 * 10% = 4000元,再按经营所得5%-35%税率计算(通常适用较低档次)。
- 李姐文具店:直接核定每月固定税额500元。
- 街尾张工的维修铺:核定按营业额的1.5%征收个税,月营业额3万,直接交 30000 * 1.5% = 450元。 优点: 极度简化! 核算成本几乎为零,不用纠结票据,管理负担极轻,税负相对固定且透明,便于小老板们规划现金流。缺点: 无论实际经营是赔是赚,都得按核定的方式交税,如果你是个“经营天才”,实际利润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可能“占便宜”;如果行情不好赔本干,也得交税,感觉有点“亏”。
哪些人是核定征收的“天选之人”?
- 账?太难了! 像老王这样,经营规模小,收入支出零散,雇不起专业会计,自己也没能力或精力搞复杂记账的小店老板、个体户。
- 成本说不清。 比如流动早餐车、夜市小吃摊,很多原材料从农贸市场采购,难以取得合规发票;提供设计、咨询等服务的自由职业者,主要成本是脑力和时间,难以量化。
- 刚起步的“小苗”:新开的小店、工作室,业务不稳定,建账基础薄弱。
- 特定行业“常客”:餐饮(早点铺、小饭馆)、居民服务(理发、维修)、娱乐(小网吧、台球室)、部分交通运输(个体货车)、部分商品零售(小卖部、文具店)、以及新兴的网络主播、微商、网约车司机等。
2025年惊喜加码:小规模纳税人的“普惠红包”
核定征收本身是个体户、个独企业常用方式,而2025年国家针对小规模纳税人(通常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又发了一个普惠性大红包:
- 增值税: 如果你是小规模纳税人(核定征收户通常也是),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比如老王月卖早点5万(不含税),原来按3%要交1500元增值税,现在只需交500元!直接省下1000元!
- “双免”小福利: 如果你是小规模纳税人中的个体户,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增值税普票部分),免征增值税!同时免征增值税附加(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 老王如果季度卖早点收入28万(开普票),这28万对应的增值税及附加全免!
重要提醒: 这个1%优惠和季度30万免税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增值税及其附加,个体户要交的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还是要按照核定的方式(比如按收入1%)去计算缴纳的,别混淆了税种!但增值税的大幅减免,已经极大地降低了小老板们的综合税负。
老王早点铺的“省钱计算器”
假设老王早点铺是小规模纳税人个体户,税务局对其经营所得个税采用核定应税所得率10%的方式,2025年第四季度情况:
- 季度总营业额(不含税): 12万元。
- 增值税: 季度销售额12万 < 30万,且开普票,享受“双免”!增值税及附加=0元。
-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计算:
- 应纳税所得额 = 季度收入 12万 * 核定应税所得率 10% = 1.2万元。
- 换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1.2万 * 4 = 4.8万元 (假设各季度平均)。
- 查经营所得税率表:全年应纳税所得额4.8万,属于“超过3万至9万”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1500元。
- 全年应纳税额 = 4.8万 * 10% - 1500 = 4800 - 1500 = 3300元。
- 本季度应预缴个税 ≈ 3300 / 4 = 825元。
老王第四季度总税负 = 增值税0 + 个税825 = 825元!
对比(若无限接近30万且无优惠): 若季度收入29.9万(不含税),无免税则需按1%交增值税约2990元,附加税约359元,个税计算方式类似(收入更高税稍多),综合税负远超825元,省的钱实实在在看得见!
核定征收不是“免死金牌”:红线千万别踩!
核定征收简化了计算,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性”经营,税务局的眼睛是雪亮的:
- 收入必须“全裸”上报! 无论现金、微信、支付宝、银行卡,所有进账都要算进营业额,搞“两本账”、隐瞒收入?大数据一查一个准,属于偷税,罚款、补税、滞纳金等着你,严重的可能进去“喝茶”。
- “核定”不是永恒。 你的生意做大了,年收入蹭蹭涨(比如个体户年收入破500万),税务局会要求你“升级”为查账征收,接到通知就得乖乖建账,不能再“核定”了。
- 该开的票不能省。 客户要发票,必须依法开具,核定征收不是不开票的借口。
- 按期申报别偷懒。 即使核定了税额,也要按时(通常是季度)登录电子税务局进行纳税申报,该填的数填上,该点的确认点掉,不申报?逾期?罚款和信用污点马上到。
“三步自测法”:你适合核定征收吗?
- 摸口袋: 我的生意规模大吗?年收入离500万远不远?请得起专业会计吗?自己有时间精力搞复杂记账吗?
- 翻抽屉: 我的成本费用发票齐全吗?供应商能稳定提供合规票据吗?像老王卖早点,油条粉、蔬菜肉类的票好拿吗?
- 看行业: 我在餐饮、零售、居民服务、咨询设计、个人工作室、直播带货、网约车这些行当吗?这些行业核定征收很普遍。
如果答案都是“不”或者“是”(针对行业),别犹豫!立刻拿起电话,咨询你的主管税务机关! 带上身份证、营业执照,去大厅或直接电话问清楚:我的店能申请核定征收吗?需要什么材料?流程怎么走?不同地方可能有细微差异,官方答案最靠谱!
最后一句大实话:
核定征收叠加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优惠,是国家递给小微经营主体的一根“拐杖”,它承认了小生意的难处——账算不清、成本说不明、精力顾不上,这根“拐杖”的核心价值,是用确定性的、相对较低的税负,换你宝贵的精力和时间。
早点铺的王老板不必再为一张丢失的猪肉票抓狂,设计工作室的刘工不用熬夜整理票据,网约车张师傅收车就能安心睡觉,省下的时间,可以用来琢磨新菜品、服务好客户、多跑两单,或者只是单纯地陪陪家人。
政策红利就在那里,伸手抓住它,把省下的每一分钟、每一分钱,都变成你生活里更踏实的笑容。 税务局的专管员电话,存好了吗?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