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税率,个体户和小企业主的节税指南
老张在街角开了家烧烤店,生意红火,税务专员上门,递给他一份《核定征收通知书》:“老张,你店核定月销售额3万,按5%征收率,每月固定交1500元税。”老张懵了:“这数怎么来的?我实际赚的比这多咋办?”——这正是核定征收的核心场景,也是无数个体户和小老板的税务日常。
核定征收:税务局给你的“简易模式” 想象一下:你刚开的小店,账本记得乱七八糟,成本票东一张西一张,税务局看了直摇头,说:“你这账算不清,我们按经验给你估个数来收税吧。”这,就是核定征收的由来,它本质上是一种简化征管的手段,适用于:
- 账务不全的小微企业:流水小、人手少,请不起专业会计。
- 规模小的个体户:煎饼摊、理发店、小卖部老板。
- 特殊行业:比如某些地区对部分农副产品收购、零星劳务等。
税务局会依据你的经营规模、地段、行业平均利润等,拍板一个“基数”(比如月销售额、月利润额)和一个“征收率”,两者一乘,就是你每月或每季要交的固定税款,像老张的烧烤店,基数3万,征收率5%,税就是1500元。
核定征收 VS 查账征收:两条不同的跑道 想知道核定征收特别在哪?先看看它的“对手”查账征收:
- 查账征收: 这是大企业的“标准赛道”,要求账本清晰、发票齐全,利润 = 收入 - 所有合规成本费用,税务局按实际利润和法定税率(比如25%)计算企业所得税。
- 核定征收: 这是给小老板的“简易通道”,税务局直接认定你的应纳税额,不看你实际赚了多少,也不管你花了多少成本,核心是那个征收率,它隐含了对你行业平均利润的估算。
||核定征收|查账征收| |---|---|---| |适用对象|账薄不健全的小规模纳税人、个体户|账薄健全、核算准确的企业| |计税基础|税务机关核定的收入额或所得额|实际收入、成本、利润| |核算要求|低|高(需完整账务、发票)| |税务计算|简单(核定数 × 征收率)|复杂(收入 - 成本费用 = 利润 × 税率)| |确定性|较高(税额相对固定)|随实际经营波动| |灵活度|低(核定后一般按固定额缴纳)|高(可进行税务筹划)|

关键区别:
- 是否看成本? 核定征收不看你的实际成本(税务局核定时已考虑行业平均成本),查账征收必须看实际成本。
- 税率本质不同: 查账征收用法定税率(如25%),核定征收的“征收率”是综合简化后的产物,可能远低于25%,但也意味着你无法用实际发生的成本去抵扣。
税率怎么定?谁说了算? 核定征收的“征收率”不是全国统一价,它由地方税务局依据本地经济情况制定,常见方式有:
- 定期定额: 最常见!直接核定一个固定税额,老王水果店,每月核定增值税150元,个人所得税200元”,征收率隐含在内。
- 核定应税所得率: 核定你的收入额,再按税务局定的该行业应税所得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最后套用对应税率。
- 某小设计工作室,核定年收入60万。
- 税务局规定“设计服务业应税所得率”为15%。
- 则应纳税所得额 = 60万 × 15% = 9万。
- 按个体工商户5级超额累进税率(假设对应税率20%,速算扣除数10500),个税 ≈ 9万×20% - 10500 = 7500元。
- 核定征收率: 最直接!直接核定一个综合征收率(通常包含增值税及其附加、个税/企税),老张烧烤店的5%就是典型,他每月开票额若不超过3万(基数),就按3万×5%=1500元交税。即使他当月只赚了5000块,也得交1500;赚了5万,也只需交1500(在核定基数内)。
常见行业核定征收率参考范围(各地差异大,仅作趋势参考):
行业类型 | 常见核定征收率范围 (含增值税、附加、个税/企税) | 特点说明 |
---|---|---|
餐饮业 | 约 3% - 7% | 小吃摊、小饭馆常见,地域差异大,繁华地段、规模大的可能偏高,成本(食材)占比相对固定易估算。 |
商品零售(小超市、杂货店) | 约 2.5% - 5.5% | 商品种类多,毛利率差异大,税务局会根据地段、面积、租金等综合核定。 |
服务业(理发、美容、修理等) | 约 4% - 8% | 人工成本占比高,物料成本相对低且不易精确核算,技术含量、店铺档次影响核定。 |
建筑业(小型包工头、装修队) | 约 1.5% - 4% (企业所得税核定) | 通常按收入核定应税所得率(如8%-20%),再乘以企税率,工程体量、材料占比是关键。 |
咨询服务、设计 | 约 3.5% - 7% | 人力成本是核心,几乎无实物成本,核定主要依据人员规模、场地、历史收入等。 |
交通运输(个体货运) | 约 2% - 5% | 主要成本是油费、车辆损耗,核定常考虑车辆吨位、类型、主要运营路线。 |
核定征收的“双刃剑”:优势与潜在风险 优势:
- 门槛低、省心: 不用请专业会计,不用头疼做账,发票要求相对宽松(尤其定额户)。
- 成本可控: 税额固定或易于计算,便于经营规划,尤其对收入不稳定的小生意。
- 税负可能“显低”: 对于实际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核定征收的税负可能低于查账征收(如核定5%,实际利润率达20%时,查账需按20%利润交25%企税=5%,核定也是5%,但核定不看成本,若成本低则更划算)。但这并非必然,也可能更高。
风险与挑战:
- “多赚不多交”?当心“跳档”与稽查!
- 定期定额户: 如果连续数月开票或实际收入远超核定基数,税务局会预警,要求你重新核定(调高基数),甚至可能强制转为查账征收!老张若月月实际营收超5万,税务局不可能一直按3万收税。
-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率户: 若实际收入远超核定收入,隐瞒的部分一旦被查(金税系统很强大),就是偷税漏税!要补税、交滞纳金,还可能罚款。
- “亏本也要交”?核定征收的硬伤! 这是最大痛点!就算你当月亏本,只要核定了税额或征收率,该交的钱一分不能少,比如疫情关门一个月,没收入,但核定税照交,查账征收则可能不用交税。
- 发票的“紧箍咒”
- 开票超限: 核定户(尤其定额户)开票量有上限(通常接近或等于核定基数),开票超过额度,税务局会要求补税或触发重新核定/转查账。
- 虚开/买票风险: 部分核定户因成本票不足或想隐藏收入,铤而走险买发票冲账,这在“以数治税”的金税系统下极易被识别,风险极高!
- 难以享受税收优惠 很多针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如应纳税所得额300万以下有优惠税率)、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如月销售额10万以下免增值税),核定征收户往往无法充分享受或适用规则更复杂,比如定额户,即使实际月销售低于10万,只要核定了税额,通常仍需缴纳核定部分的增值税。
2025年重要变化:核定征收收紧是大趋势 近年来,国家税收征管日益规范、精准,核定征收因存在“核定不公”、“侵蚀税基”等风险,政策持续收紧:
- 一般纳税人难核定: 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后,几乎不可能再申请核定征收(查账是主流)。
- 特定行业受限: 文娱(如明星工作室)、投资、医药咨询等高收入、易避税行业,核定征收被严控甚至禁止。
- “双定”户管理趋严: 对定期定额户的销售额、开票额监控更严密,超限处理更及时。2025年多地明确:对存量定期定额户进行清理,符合建账条件的逐步转为查账。
- 重点稽查对象: 长期亏损但仍持续经营、开票量与核定基数严重不符、接受异常发票的核定户,是税务稽查的重点关注对象。
作为核定户,如何安全航行?
- 吃透你的“通知书”: 仔细阅读税务局下发的《核定(调整)通知书》,搞清楚核定的方式(定额?定率?)、基数(收入额?所得额?)、征收率/税额、有效期。
- 严守开票“红线”: 特别是定额户,务必控制开票量,尽量不超过核定销售额,需要大量开票时,务必提前与专管员沟通,看是否需要调整核定或转查账。
- 收入暴涨要主动: 如果生意确实火爆,收入远超核定数,主动向税务局申报,申请调整核定额或自愿转为查账征收,这比被查出来补税罚款强得多!
- 成本票也要收集: 即使核定征收不看你的成本做税,也要尽可能收集和保存采购发票、费用单据,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可能的检查(证明你的业务真实性),也是为未来如果转为查账征收做准备。
- “实际”与“核定”要心中有数: 自己简单记个流水账,了解真实收入、大概成本,与核定数对比,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稀里糊涂超限。
- 关注政策,保持沟通: 税收政策时有调整,特别是针对小规模纳税人和核定征收的,多留意税务局通知、官方公众号,与税收管理员保持良好沟通,有问题及时咨询。
简易非万能,合规方长久 核定征收是给予小微企业、个体户的“温情通道”,是平衡征管效率与纳税人负担的产物,它像一把双刃剑,省心省力的背后,是税额的刚性、发展的限制和潜在的稽查风险。
对于刚起步、规模小、核算能力弱的经营者,核定征收确有其便利性,但必须清醒认识到,随着业务壮大、国家监管趋严,查账征收才是更透明、更规范、更能反映真实经营成果、也更利于长远发展的主流模式。 当你的生意蒸蒸日上,与其在核定征收的框架下战战兢兢,不如主动拥抱规范,把账建好,在查账征收的轨道上合法合规地降低综合税负,这才是基业长青之道。
税务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理解规则、适应规则、善用规则,无论是核定还是查账,合规是唯一的护身符,当老张的烧烤店变成连锁品牌时,那本清晰完整的账册,才是他安心扩张的最大底气。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