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税种大学问,核定征收企业附加税计算全指南(一看就懂)
核定征收企业,附加税怎么算?一文讲透城建税、教育费附加那些事!**
老张开了家小面馆,生意红火,税务局给他核定了每月5000元的增值税,这天会计小陈拿着税单来找他:“老板,除了增值税,还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这些‘小尾巴’呢!” 老张有点懵:“附加税?这又是什么?怎么算的?”
别急,老张的困惑也是很多核定征收老板们的困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核定征收企业(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也适用)要交的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这“三剑客”的计算方式,用最接地气的话说明白!
核心基石:你的“增值税”定了,附加税就定了!
搞明白附加税,最关键的一点必须刻在脑子里:附加税的计算基础,就是你家企业实际要交的增值税!
- 核定征收企业: 税务局给你核定了增值税额(比如老张每月5000元),或者核定了应税所得率/征收率,你据此算出增值税。
- 附加税怎么来? 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这仨兄弟,就是按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再乘以各自的税率算出来的,它们就像增值税的“影子”,增值税交多少,决定了它们仨交多少。

打个比方: 增值税是你的“主食”(比如一碗米饭),附加税就是跟着主食一起点的“配菜”(比如一小碟咸菜、一碟泡菜),主食点得多(增值税交得多),配菜自然也要多点(附加税交得多),主食的量(增值税额)定了,配菜的量(附加税额)也就基本定了。
“三剑客”各自是谁?怎么算?
隆重请出“三剑客”:
-
“城市会员费”: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建税)
- 它是干嘛的? 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维护和建设咱们所在城市(或镇、乡村)的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的,修路、建公园、维护下水道这些公共开销,它出一份力。
- 税率是多少?看你在哪“开张”!
- 如果你公司在市区(比如北京二环内、上海浦东核心区),税率是 7%。
- 如果你公司在县城、镇(比如很多县城中心、大一点的乡镇),税率是 5%。
- 如果你公司不在市区、县城或镇(比如在村里或者偏远郊区),税率是 1%。
- 计算公式:
城建税 = 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 × 城建税税率 (7%、5% 或 1%)
举个老张的例子(假设面馆在县城): 老张核定每月交增值税 5000元。 县城税率是5%。 那么老张每月城建税 = 5000元 × 5% = 250元。
-
“教育众筹款”:教育费附加
- 它是干嘛的? 这是国家层面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比如改善全国中小学条件、支持职业教育等)而征收的,可以理解为给全国教育发展“众筹”。
- 税率是固定的:3% (全国统一,不分地域)。
- 计算公式:
教育费附加 = 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 × 3%
老张例子继续: 老张每月交增值税 5000元。 教育费附加 = 5000元 × 3% = 150元。
-
“本省教育红包”:地方教育附加
- 它是干嘛的? 这个主要是为了支持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教育事业,比如改善本省高校设施、支持地方特色教育项目等,算是给本省教育单独充值的“红包”。
- 税率也是固定的:2% (全国统一,不分地域)。
- 计算公式:
地方教育附加 = 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 × 2%
老张例子结束: 老张每月交增值税 5000元。 地方教育附加 = 5000元 × 2% = 100元。
老张面馆的附加税总结:
- 增值税(主食):5000元
- 城建税(咸菜):5000 × 5% = 250元
- 教育费附加(泡菜1):5000 × 3% = 150元
- 地方教育附加(泡菜2):5000 × 2% = 100元
- 附加税合计(配菜总价):250 + 150 + 100 = 500元
- 增值税+附加税总计(一顿饭钱):5000 + 500 = 5500元
看到了吗?附加税合计是增值税的10% (5%+3%+2%),老张在县城,如果他在市区,城建税是7%,那附加税合计就是增值税的12%(7%+3%+2%);在村里就是6%(1%+3%+2%)。附加税整体负担大致是你增值税的 6%-12%! 别看单个比例小,加起来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核定征收 vs 查账征收:附加税计算有区别吗?
核心区别在于增值税是怎么算出来的,一旦增值税额确定了,附加税的计算方法就完全一样!都是基于实缴增值税乘以各自的税率。
- 核定征收: 增值税是税务局核定的一个数(定额或按核定率计算得出),附加税就按这个核定出来的增值税额计算,计算简单直接。
- 查账征收: 增值税是根据你实际的销售额、进项发票等算出来的(销项税 - 进项税),附加税同样是按这个计算出来的实缴增值税额来计算,计算过程复杂些,但附加税的依附逻辑不变。
关键提示: 无论哪种征收方式,如果当期你算下来增值税是0(比如有大量进项抵扣或者享受免税),那附加税自然也是0,如果税务局给你核定的增值税额就是0,附加税当然也是0,如果核定了增值税额,即使你当期实际可能亏本,也得按核定额交增值税和附加税,这点是核定征收的特点之一。
实战演练:不同行业核定征收附加税怎么算?
光说不练假把式,来看几个具体场景:
-
核定定额的个体户(小超市)
- 地点:某县城
- 税务局核定:每月增值税 3000元。
- 计算:
- 城建税:3000 × 5% = 150元
- 教育费附加:3000 × 3% = 90元
- 地方教育附加:3000 × 2% = 60元
- 附加税合计:150 + 90 + 60 = 300元
- 该超市老板每月固定交:增值税3000元 + 附加税300元 = 3300元。
-
核定应税所得率的个人独资企业(设计工作室)
- 地点:市区
- 税务局核定:应税所得率 10%。
- 某季度收入:300, 000元。
- 计算步骤:
-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相当于利润): 300,000 × 10% = 30,000元
- 计算应交增值税(假设为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3%,2025年减按1%): 30,000 × 1% = 300元 (注:这里简化处理,实际增值税计算是按收入×征收率,与所得额无直接乘除关系,此处仅为示例逻辑,更常见情况是直接核定增值税额或按收入核定征收率计算增值税,严谨起见,补充说明:实务中核定应税所得率主要用于所得税计算,增值税通常另行核定征收率或定额,假设该工作室核定增值税征收率为1%,则增值税 = 300,000 × 1% = 3,000元)
- 计算附加税(市区税率7%):
- 城建税:3,000 × 7% = 210元
- 教育费附加:3,000 × 3% = 90元
- 地方教育附加:3,000 × 2% = 60元
- 附加税合计:210 + 90 + 60 = 360元
- 该工作室该季度需交:增值税3,000元 + 附加税360元 = 3,360元。
-
享受增值税免税的核定户(农产品自产自销个体户)
- 老王在村里种菜卖菜,税务局核定他每月销售额,但根据政策,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增值税。
- 增值税 = 0元。
- 附加税 = 0元 (城建税0元 + 教育费附加0元 + 地方教育附加0元)。
- 老王一分钱附加税都不用交。
重要补充与风险提示
-
优惠政策要抓住!小规模纳税人的“大红包”: 国家非常照顾小微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通常年销售额500万以下),一个超级重要的政策:
- 小规模纳税人/个体户:如果按月申报,月销售额 ≤ 10万元;按季申报,季度销售额 ≤ 30万元。
- 你当期的增值税是免征的!
- 增值税免了,附加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也一起跟着免了! 这是实实在在的大红包!老张如果某个月生意不好,核定增值税对应的销售额没超过10万,那他当月的增值税和附加税全免!
-
减半征收的“小确幸”: 即使你超过了上面说的10万/30万标准,需要交增值税了,国家还有照顾:
-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个体户),在2027年12月31日前,其缴纳的“六税两费” (其中就包括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可以享受减半征收的优惠!
- 老张例子(假设某月需交增值税5000元,在县城):
- 原城建税:5000 × 5% = 250元 → 减半后:125元
- 原教育费附加:5000 × 3% = 150元 → 减半后:75元
- 原地方教育附加:5000 × 2% = 100元 → 减半后:50元
- 附加税合计(减半后):125 + 75 + 50 = 250元 (比原来的500元省了一半!)
- 这个政策能省下不少真金白银,老板们一定要用足!
-
税种认定别遗漏: 企业成立后,或者核定征收方式生效时,一定要确认税务局在系统里给你核定了哪些税种,必须包含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如果漏了附加税,虽然暂时没让你交,但后面稽查发现,不仅要补税,还要交滞纳金甚至罚款!主动去税务大厅或电子税务局查清楚最安心。
-
申报缴纳别拖延:
- 附加税通常是跟着增值税一起申报缴纳的。
- 增值税按月申报缴纳,附加税就按月交;增值税按季申报,附加税就按季交。
- 千万记住: 增值税申报表里(一般都有附表),会专门有地方让你填写附加税的计算和缴纳金额,填好增值税主表,别忘了把附加税的附表也填准确。
- 现在大部分地区都是电子税务局申报,系统通常会根据你填的增值税额自动计算附加税额(并判断是否能享受减免),但自己心里要有数,要核对清楚。
-
跨地区经营要注意: 如果你公司在A市注册,但跑到B市去做工程、搞项目(这叫异地提供建筑服务、销售或者出租不动产),那么在B市预缴增值税时,也需要同时在B市预缴附加税(城建税按B市项目所在地的税率执行!),等回到公司注册地A市汇总申报时,已经预缴的部分可以抵扣,这个规则稍微复杂点,涉及异地项目务必提前咨询专管员或专业会计。
给核定征收老板们的“管税”小锦囊
- 心里有本“明白账”: 一定要搞清楚税务局给你核定的是什么?是每月固定的增值税额?还是一个征收率?对应的附加税大概会是多少?用本文的公式自己算算,做到心知肚明,别等到扣款了才吓一跳。
- 免税红线记心间: 时刻关注自己的销售额(开票额+不开票额),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个体户,月10万(季30万) 这条线是“免税黄金线”,努力把单月或单季销售额控制在这条线以下,增值税和附加税全免,省到就是赚到!
- 减半优惠要用足: 万一销售额超了免税标准,别忘了附加税还能享受“减半征收”的优惠(2027年底前),这也是国家给的福利,别白白浪费。
- 政策变动勤关注: 税收政策,特别是对小企业的优惠,经常会有更新或延续,多留意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本地税务公众号或者靠谱的财税资讯平台,别错过了能省钱的新政策。
- 专业咨询不丢人: 如果核定方式让你觉得特别复杂(比如核定应税所得率又涉及增值税计算),或者业务涉及异地经营,别自己硬扛,花点小钱咨询专业的会计或税务师,帮你理清楚、算准确、规避风险,这钱花得值!别等到被稽查、被罚款才后悔。
附加税,名字叫“附加”,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透明,对于核定征收的企业和老板们来说,它们是你经营成本中实实在在的一部分,理解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这“三剑客”的计算逻辑——牢牢抓住“依附于实缴增值税”这个核心,清楚各自的税率(尤其城建税的地域差异),善用国家给予小规模纳税人的免税额度(10万/月或30万/季)和减半征收优惠,你就能在税务管理上更主动、更清晰、更省钱。
管好附加税,就是管好你的钱袋子,把这些“小尾巴”理顺了,才能更心无旁骛地去拼事业、赚大钱!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