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怎么算?手把手教您看懂核定征收计算方式!

老王开了家特色小吃店,生意红火,每天现金流水哗哗的,但问题来了,老王记账不太在行,凭证也不全,到了季度末,看着一堆单据发愁:“我这企业所得税到底该交多少?税务局会不会觉得我账算不清?”别担心,老王遇到的这种情况,税务局有个解决办法叫“核定征收”,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把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到底怎么算,给您讲得明明白白!

核定征收是啥?为啥轮到我?

简单说,核定征收就是税务局在您账目不清、难以准确计算利润的情况下,根据掌握的信息,给您“估”一个合理的应纳税所得额或者直接“定”一个征收率来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方法,它不是您想选就能选的,得符合税局规定的条件,最常见的有:

  1. 账簿凭证不健全: 像老王这样,没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者凭证缺失严重,收入、成本费用根本算不清。
  2. 该建账不建账: 税法规定该建账核算却故意不建。
  3. 逾期不申报或申报混乱: 该申报的时候不申报,或者申报表填得乱七八糟,税务局无法查账。
  4. 计税依据明显偏低: 比如您申报的收入低得离谱,又拿不出合理解释。

核定征收 vs 查账征收:关键区别

特点 核定征收 查账征收
核心依据 税务局核定(估算/定率) 企业真实、准确的会计账簿和凭证
适用对象 账证不全、难以准确核算等符合核定条件的企业 财务制度健全、能准确核算盈亏的企业
计算基础 核定的应纳税所得额 或 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或 核定的征收率 实际利润总额(按税法调整后)
主动权 主要在税务局 在企业(需规范做账申报)
确定性 相对确定(一旦核定,按此执行) 依赖企业核算准确性,可能面临后续税务稽查调整
企业负担 通常简化,但对核定结果有异议可申请 需投入较多财务核算和合规成本

核定征收怎么算?三种方法详解(附案例)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怎么算?手把手教您看懂核定征收计算方式!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如何计算 第1张

核定征收具体怎么“核”?主要有三种武器:

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直接“估”个利润出来)

  • 适用场景: 税务局能大致掌握您的收入,但成本费用完全是一笔糊涂账,或者虽然知道点成本费用,但真实性、关联性完全无法判断。
  • 怎么算: 税务局会参考您的收入情况(比如查银行流水、查开票数据、参考水电用量或同地段同规模店铺)、经营项目、规模、地段、行业特点等因素,综合判断,直接给您“拍”一个合理的应纳税所得额。
  • 计算公式: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 核定的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案例: 老王的“老王头包子铺”,税务局通过检查POS机流水、外卖平台数据和实地核查,核定他一个季度(3个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8万元,老王的企业是小型微利企业,符合条件享受优惠税率。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 80,000元 × 20% * 25% = 4,000元 (注: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的部分,实际税负为5%,2025年政策延续)

核定应税所得率(按收入或成本“切”出利润比例)

  • 适用场景: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税务局能确定您的收入总额或者成本费用支出额,但无法准确核算成本费用(如果知道收入)或者收入(如果知道成本费用)。
  • 核心概念 - 应税所得率: 这个率不是税率!它是税务局根据不同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预先设定好的一个利润率,餐饮业可能是8%-15%,批发零售可能是4%-10%,具体比例由各省税务局在总局规定的幅度内确定,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这个率代表了您这个行业大概赚100块钱能有多少利润。
  • 计算公式(两种情形):
    1. 能确定收入总额: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 收入总额 × 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 适用税率
    2. 能确定成本费用支出额: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 成本费用支出额 / (1 - 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 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 适用税率 (这个公式有点绕,它的原理是:成本费用 ÷ (1 - 利润率) = 收入,收入 × 利润率 = 利润)
  • 案例(能确定收入): 小李开了家“便利购”小超市(零售业),税务局核定其应税所得率为 8%,他一个季度的(不含税)销售收入经核定为 50万元,该企业也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 500,000元 × 8% × 20% * 25% = 500,000 × 0.08 × 0.05 = 2,000元 (先算应纳税所得额:50万 8% = 4万,再乘实际税率5% = 2千元)*
  • 案例(能确定成本费用): 张工的“匠心”装修队(建筑业),账目混乱但提供了主要的材料采购和人工支付凭证,税务局核定其应税所得率为 10%,一个季度核定其成本费用支出额为 90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 900,000元 / (1 - 10%) × 10% × 25% = 900,000元 / 0.9 × 0.1 × 0.25 = 1,000,000元 × 0.1 × 0.25 = 100,000元 × 0.25 = 25,000元 (计算步骤:成本90万 ÷ (1-10%) = 推算出收入100万; 收入100万 × 10% = 利润10万; 利润10万 × 25%基本税率 = 2.5万元,假设不符合小微)

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规模企业税负水平核定

  • 适用场景: 前面两种方法都搞不定的时候(比如收入成本都难以确定),税务局会找您同行、同地区、规模差不多的企业,看看他们大概交多少税,参照着给您定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税额或征收率。

核定征收的几个关键点(划重点!)

  1. “核”了也得讲依据: 别以为核定就是税务局随便拍脑袋!他们必须基于一定的证据(您的申报信息、同行业数据、经营线索等),并且要履行法定程序(下达《核定通知书》),您有权陈述申辩,对结果不服还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甚至诉讼。
  2. 核定方法谁说了算? 用哪种方法核定(定所得额、定所得率、参照同行),决定权在税务局,他们会根据掌握您信息的多少和可靠程度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3. 征收率是什么? 在特定地区(如一些税收洼地)或针对特定纳税人(如个体工商户转企),税务局可能会直接核定一个征收率(比如1%,1.5%),这个征收率是综合了应税所得率和税率的结果
    • 计算公式: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 收入总额 × 核定的征收率
    • 案例: 某地针对新注册的个体转企小规模纳税人,核定征收率为 1%,某季度核定其收入为 60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 600,000元 × 1% = 6,000元
    • 注意: 征收率看似简单,但本质是税务局已经考虑了行业利润水平和税率后的打包价,它和应税所得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4. 核定征收 ≠ 不用记账! 大错特错!核定征收是因为您“账没做好”,而不是允许您“不做账”,税务局随时可能要求您提供基础经营数据(如银行流水、发票、合同)来支持核定,如果故意隐匿、销毁凭证,后果很严重!核定征收后,依然要按规定设置账簿、保管凭证,为以后可能转为查账征收或税务检查打基础。
  5. 核定不是永久标签: 如果您的财务核算水平提高了,达到了查账征收的要求,可以主动向税务局申请改为查账征收!同样,如果查账征收的企业后来账做乱了,税务局也可能给您改成核定征收。
  6. 关注“核定通知书”: 税务局决定对您核定征收后,会下达正式的《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或《核定(定额)通知书》,这上面会明确写清楚:核定方式(定率还是定额)、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应纳税所得额/征收率是多少、适用的税率、执行起始时间等。这是您缴税的唯一依据,务必仔细阅读并妥善保管!

常见疑问解答(Q&A)

  • Q:核定征收的应税所得率/征收率在哪里查? A:这个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幅度内确定并公布,您可以登录您公司所在地的省级税务局官方网站,搜索“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或“应税所得率”等关键词,通常能找到具体的公告或指引,不清楚就打电话问主管税务分局。
  • Q:核定征收后,税率怎么确定?还能享受税收优惠吗? A:税率还是根据您企业的类型和条件来确定(基本税率25%、小微20%/5%优惠等)。关键在于核定的基础是什么,如果是核定的“应纳税所得额”,那么直接用这个额乘以适用税率(含优惠税率),如果是核定的“应税所得率”,那么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同样可以适用小微等优惠税率,如果是核定的“征收率”,这个征收率本身可能已经考虑了优惠因素(具体看核定通知书的说明)。能否享受优惠,最终要看核定文书的具体表述和当地执行口径,务必与专管员确认清楚!
  • Q:被核定征收了,是不是税负一定高? A:不一定!对于利润率确实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核定征收(按行业平均利润核)可能税负会变高,但对于那些实际利润很高但之前通过不规范手段做低利润的企业,核定征收可能会让税负显性化,对于账目混乱的小微企业,核定征收简化了计算,省去了大量做账和调整的麻烦,综合成本未必高,关键看核定结果与您真实盈利水平的对比。
  • Q:我对税务局核定的结果有异议怎么办? A:仔细阅读《核定通知书》,看引用的依据、数据、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在规定期限内(通常是收到通知后一定天数内,如30日),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提出陈述、申辩,提供您认为更合理的证据或数据,如果对税务机关的最终决定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通常是缴纳税款或提供担保后60日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积极沟通、理性维权是关键。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是税务局在“账算不清”时的一种兜底管理手段,核心就是三种算法:直接估利润(定所得额)、按收入或成本切出利润比例(定所得率)、参照同行税负(参照),无论哪种方法,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合理地估算出您该交的税款,作为纳税人,理解核定逻辑的意义在于:

  1. 心中有数: 知道税务局是怎么算出来的,避免稀里糊涂交税。
  2. 评估合理性: 拿到核定通知书后,能初步判断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所得额或征收率是否符合行业情况和自身经营实际。
  3. 明确责任: 知道核定征收不等于可以不做账,基础凭证依然要保留好。
  4. 维护权益: 如果对核定结果有异议,知道如何依法进行沟通和申诉。

核定征收是手段,依法足额纳税是目的,与其被动等待核定,不如从现在开始,努力规范财务核算,争取早日达到查账征收的标准,这样不仅能更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也能在税收筹划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如果财务基础确实薄弱,找个靠谱的兼职会计或代账公司,把账理清楚,长远看绝对是值得的投资,税务筹划是个专业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让专业人士帮您把关,往往能事半功倍。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怎么算?手把手教您看懂核定征收计算方式!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如何计算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