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铺老板必看,核定征收和定期定额真不是一回事!
老王在小区门口开了十年包子铺,最近总听隔壁理发店老板和快递驿站小哥聊起“核定征收”和“定期定额”,一会儿说“我这店是核定征收”,一会儿又说“税务给我定了定期定额”,老王挠着头嘀咕:“这俩词听着像双胞胎,难道不是一回事?”
其实很多小老板都有这个困惑,今天咱们就用一锅包子的功夫,把这事唠明白。
先看场景:税务局的“定制套餐”
想象一下你去吃自助餐:
- 核定征收:服务员看着你的体型说:“先生,根据我们的经验,您大概能吃三盘烤肉+两碗炒饭+一碟水果,就先按这个结账吧!”
- 定期定额:服务员直接递给你一张固定价牌:“不管吃多少,统一收费88元/位!”
看出来没?核定征收是“估算过程”,定期定额是“固定结果”,而定期定额其实只是核定征收的其中一种特殊形式!
什么是核定征收?(税务局的“科学猜想”)
当税务局没法准确知道你赚了多少时(比如小店用现金交易、账本记成草稿纸),就会启动“福尔摩斯模式”——根据店面大小、地段、行业平均利润等线索,反推你应该交多少税。

真实案例:
杭州某夜市炒粉摊,每月用掉1000斤米粉、300升油,税务局参考同行数据算出:每斤米粉能炒3份粉,每份利润4元,最终月核定利润=1000斤×3份×4元=12,000元,按5%税率征600元所得税。
关键点:
- 可能动态调整(如果下个月米粉用量突增到2000斤,税会重核)
- 需提交基础材料(进货单、电费单等作证据)
- 像中医“望闻问切”——通过表象判断内里
什么是定期定额?(包月VIP模式)
这是核定征收的“懒人优化版”:税务局直接给你个固定数字,每月交500元,连续半年不变”,常见于早餐店、报亭等收入稳定的小微个体户。
生动对比:
| 场景 | 定期定额 | 其他核定方式 |
|-------------------|-----------------------------------|-------------------------------|
| 卖包子 | 每月固定交800元 | 按每月面粉用量浮动交税 |
| 忘记申报 | 系统自动扣款,不罚款 | 逾期可能被列为异常户 |
| 突然生意爆火 | 仍按原定额交(占便宜) | 税务核查后可能追缴 |
| 疫情关门半个月 | 照样交定额(吃亏) | 可申请重新核定减少税额 |
为什么税务局要搞两种方式?
本质是 平衡征收成本与公平性:
- 对卖煎饼的大妈:挨个计算每天用了多少面粉、鸡蛋太麻烦,直接定500元/月更高效
- 对小型装修队:每个项目金额波动大,按合同金额核定更公平
就像学校收餐费——小学生统一按月收费(定期定额),高中生按实际消费刷卡(查账征收),初中生则预存基础费+按加餐次数补缴(其他核定方式)。
老板们最容易踩的3个坑
-
以为定额=一劳永逸
张大姐的便利店核定月销售额3万元,后来增加快递代收业务,月实际营收飙到8万却仍按原定额交税,第二年税务大数据比对发现异常,不仅补缴税款还被罚滞纳金。 -
放弃申报权利
疫情期间很多店铺客流减少,但不知道能申请重新核定定额,白交了好几个月“冤枉税”。 -
混淆税种范围
定期定额通常针对增值税/个税,但房产税、印花税等仍需单独申报,就像包月套餐不含流量加油包。
实战建议:该怎么选?
✅ 选定期定额如果:
- 经营像心电图一样平稳(如小区便利店)
- 嫌记账太麻烦,宁愿多交一点图省事
- 刚创业收入低于起征点(很多地区月额3万内免税)
✅ 选其他核定方式如果:
- 季节性波动大(如暑假爆火的游泳装备店)
- 成本票据齐全但懒得做完整账册
- 预计业务快速扩张
重要提示:即使采用定期定额,也要保留进货发票、支付记录等!某奶茶店就因无法证明疫情期间停业,被拒绝调减定额。
打个比方:
- 核定征收是税务局给你“量身裁衣”——可能给你件均码T恤(定期定额),也可能量体裁西装(按成本倒推)
- 定期定额只是衣橱里最基础的那件纯色款
下次再有人混为一谈,你可以笑着告诉他:“定期定额是核定征收的亲儿子,但老子还有其他儿子叫‘核定应税所得率’、‘核定应纳税额’呢!”
记住关键区别:
定期定额=固定金额+固定周期
其他核定方式=动态计算+浮动税额
说到底,税务政策不是要给商家添堵,而是想用最低成本实现公平征收,就像小区物业费——按面积征收(核定)、按户收费(定额)都是为了维持运转,只不过计算方式不同罢了。
希望各位老板都能像捏包子褶一样,把税收问题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