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核定征收,税率怎么算?哪种方法最省心?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个让很多老板和财务人员头疼的话题——核定征收的应税率计算方法,很多人一听“核定征收”就感觉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税务局在纳税人账目不健全、难以准确核算成本的情况下,采用一种“估算”方式来确定你应该交多少税,这种“估算”到底是怎么算的?有哪些具体方法?哪种更适合你的企业?别急,这篇文章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明白!
什么是核定征收?为什么会有这种方式?
咱得知道核定征收的背景,理想情况下,企业应该按实际利润缴纳所得税(比如企业所得税),但现实中,很多小微企业、个体户可能没有专业的会计,账本不全,成本费用凭证缺失,税务局没法准确知道你到底赚了多少钱,这时候,如果硬按查账征收(也就是按实际利润交税),可能征不上来税,或者对企业也不公平。
核定征收就出现了——税务局根据你的行业、规模、地段等因素,核定一个应税所得率(或者说“利润率”),再用这个比率推算你的应纳税所得额,最后乘以税率,就是你要交的税。
举个例子:
假设你开了一家小餐馆,税务局核定你的应税所得率为10%,如果你的年收入是100万元,那么税务局就“推定”你的利润是10万元(100万×10%),再按企业所得税税率(比如小型微利企业5%)计算,最终交税10万×5%=5000元。
注意:核定征收主要针对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或个人经营所得税),增值税通常不适用核定(增值税一般按发票金额计算)。
核定征收的应税率计算方法有哪些?

这才是核心!目前主流的方法有四种,各地税务局可能略有差异,但原理相通,我尽量用例子说明,保证你听懂。
按收入总额核定(最常用)
这是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税务局直接根据你的营业收入,乘以一个应税所得率,得出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应税所得率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举个例子:
老王开了一家便利店,年收入50万元,税务局核定的应税所得率(行业利润率)为8%,企业所得税税率按小型微利企业5%计算。
- 应纳税所得额 = 50万 × 8% = 4万元
- 应纳税额 = 4万 × 5% = 2000元
适用对象:
- 账目不全但收入能准确记录的小企业、个体户。
- 行业特点:零售、餐饮、服务等成本难以核算的行业。
优点:计算简单,容易操作。
缺点:如果企业实际利润率很低(比如搞促销亏本卖),可能税负偏高。
按成本费用核定
有些企业可能收入不好确认,但成本费用记录得比较清楚(比如一些加工厂),税务局就反过来,用你的成本费用除以(1 - 应税所得率),推算出收入,再计算利润。
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 成本费用支出额 / (1 - 应税所得率) × 应税所得率
(这个公式有点绕,看例子就懂了)
举个例子:
一家设计工作室,全年成本费用(房租、工资、材料等)花了30万元,税务局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5%。
- 先推算收入:收入 = 成本费用 / (1 - 应税所得率) = 30万 / (1 - 15%) ≈ 35.29万元
- 应纳税所得额 = 35.29万 × 15% ≈ 5.29万元
- 如果适用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税率(比如20%),则应纳税额 ≈ 5.29万 × 20% = 10580元
适用对象:
- 成本费用清晰但收入难以准确核算的企业。
- 常见于建筑、咨询、设计等行业。
优点:针对成本驱动型企业更公平。
缺点:计算稍复杂,容易因成本虚高导致偷税漏税。
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规模核定
税务局有时候会“类比”,比如你新开一家奶茶店,附近几家奶茶店核定的利润率都是12%,那可能直接给你定12%,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强,但效率高。
举个例子:
小李在商圈新开了一家炸鸡店,刚开业没账本,税务局参考周边5家同类炸鸡店的核定应税所得率(平均10%),也给小李家定了10%。
适用对象:
- 新开业、无法提供任何账证的企业。
- 行业集中度高的区域(如美食街、批发市场)。
优点:快速简便,减少争议。
缺点:可能忽略个体差异,比如地段好坏、经营水平不同。
按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造业或加工企业,税务局通过你耗用的电、水、原材料等,反推你的产量和收入,再核定利润。
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 耗用材料量 × 单位材料对应的收入比率 × 应税所得率
举个例子:
一家小型家具厂,全年用电5万度,税务局根据行业标准,每度电对应产值100元,核定应税所得率10%。
- 推算收入 = 5万度 × 100元/度 = 500万元
- 应纳税所得额 = 500万 × 10% = 50万元
- 应纳税额 = 50万 × 25%(基本企业所得税率)= 12.5万元
适用对象:
- 制造业、加工厂、能源消耗型企业。
- 账目混乱但耗能记录完整的企业。
优点:基于物理量计算,客观性强。
缺点:技术门槛高,需要行业数据支持。
应税所得率是怎么定的?我能争取更低吗?
你可能想问:税务局核定的那个“应税所得率”是随便定的吗?当然不是!它通常由省税务局统一发布,参考因素包括:
- 行业类型:餐饮、零售、科技、建筑等利润率不同,比如餐饮可能8-15%,信息技术可能10-20%。
- 企业规模:小微企业率通常低一些。
- 地理位置:一线城市和县城可能有差异。
- 实际调研:税务局会抽样调查同行业企业的利润水平。
如果你觉得核定的税率偏高,可以主动申请调整!比如提供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税率证明、说明自身经营困难(如疫情影响)、提供部分成本凭证等,合理沟通下,税务局可能会重新核定。
核定征收的流程是什么?
- 税务登记时选择:新企业登记时,如果符合条件,可直接申请核定征收。
- 次年年初核定:税务局根据你上年的经营情况,下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
- 按月或按季预缴:按核定的方法计算税额,预缴税款。
- 年度汇算清缴:年终后5个月内,完成汇算,多退少补。
注意:核定征收不是永久的!如果以后你账目健全了,可以申请转为查账征收。
常见问题答疑(Q&A)
Q1: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哪个更省税?
- 如果企业实际利润率低于核定应税所得率,那么查账征收更省税(因为按实际利润交,利润低交得少)。
- 如果实际利润率高于核定应税所得率,那么核定征收更省税(因为按收入推算的利润低)。
- 建议:财务规范的企业尽量用查账征收;账务混乱的小微企业可考虑核定征收。
Q2:核定征收有什么风险?
- 发票问题:如果不开票收入占比高,容易引起税务稽查。
- 转换风险:一旦转为查账征收,以前年度成本票据不足,可能补税。
- 政策风险:近年国家正在规范核定征收,滥用税务筹划的可能被清查。
Q3:个人独资企业/个体户用核定征收为什么受欢迎?
- 因为个税可能按经营所得核定,综合税负(增值税+个税)可能低于公司制企业,但2025年后各地已陆续收紧。
总结建议
核定征收就像税务局给你的“标准答案”,虽然简单,但未必最精准,选择哪种计算方法,关键看你的企业特点:
- 收入稳定、成本难核算 → 首选按收入总额核定
- 成本费用清晰、收入难确认 → 考虑按成本费用核定
- 制造业 → 关注耗材动力推算
- 新开业无数据 → 参照同类行业
最后提醒一句:税务规划要合规,别指望用核定征收“偷税”,未来趋势是税务监管越来越严,规范财务、健全账本才是长远之道,如果吃不准,最好咨询专业会计师或税务师,帮你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理清思路,如果觉得有用,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