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笔意外之财?企业所得税返还的账务处理指南(附完整分录)
“叮咚!” 您的企业账户突然收到一笔来自税务局的款项,备注赫然写着“企业所得税退税”,财务小张瞬间有点懵:这钱是“天上掉的馅饼”?该怎么入账?会不会有坑?别急,这份通俗易懂的“退税入账说明书”来了!
先别急着乐!确认退税的“身份证”是关键
收到退税,第一步不是做账,而是弄清楚它姓甚名谁、从哪来、为什么来!企业所得税返还通常有这几种“身份”:
- 最常见的“学霸型”:汇算清缴多缴退税
- 场景还原: 企业平时按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就像学生分期交学费),年度终了来个“期末考试”(汇算清缴),结果一算总账,发现全年实际该交的税比预缴的少(学霸考得比预估分低),税务局就把多交的“学费”退给你,这是最常见的退税类型。
- 政策关怀“锦鲤型”:税收优惠直接返还
- 场景还原: 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或行为(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特定区域优惠),直接规定你可以少交税,如果之前你已经按老规矩交多了,符合优惠后,税务局就会把多收的部分退还给你,这是政策红利!
- 算错账“纠错型”:误缴/多缴退税
- 场景还原: 可能是财务手滑填错了申报表,或者对政策理解有偏差,导致不该交的税交了、或者交多了,发现后向税务局申请,核实后退还,这种属于“纠正错误”。
- 税务稽查“结案型”:稽查后退税
- 场景还原: 税务局来查账(税务稽查),最终认定企业之前交多了,或者查补的税款少于企业自查补缴的金额,差额部分也会退还,这是稽查结案后的“多退少补”。
核心提示: 一定要拿到税务局出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电子退税凭证! 上面会清楚写明退税原因(是汇算清缴退、误收退、还是先征后退等)、所属年度、金额,这是你做账最核心、最权威的依据!没有这个,账就没法做踏实。
账务处理:核心是“钱从哪来回哪去”

知道了退税身份,就该入账了,核心思路是:这笔退税款,本质上是冲减你之前计入费用的“所得税费用”,或者调整以前年度的损益。 分录怎么做?看退税的“出生年份”!
退还当年多预缴的所得税(年度内)
- 场景: 现在是2025年7月,你刚做完2025年的汇算清缴(或申请了其他退税),发现2025年多预缴了企业所得税,现在退回来了,这笔税是2025年发生的费用。
- 核心思路: 冲减 2025年 的“所得税费用”。
-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钱实实在在到账了)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冲减你账上挂着的“应交”余额,因为是负数,相当于冲减负债)
- 注意: 如果之前预缴时,你是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计提的(大多数企业这么做),那么收到退税时,这个分录就自动冲减了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因为贷方冲减了应交税费,应交税费的借方余额表示多交了,负债减少),不需要再单独调整“所得税费用”科目,最终体现在2025年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就是你实际该负担的金额。
- 小贴士: 实际操作中,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科目在收到退税前已经是借方余额(表示多缴),收到退税后,这个借方余额就减少了或归零了,这就是在“冲”。
退还以前年度(比如2025年或更早)多缴的所得税
- 场景: 现在是2025年,你突然收到一笔退税,是退2025年(或更早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这笔费用的“老家”是2025年。
- 核心思路: 因为涉及以前年度的损益,不能直接计入今年(2025年)的利润表!需要调整以前年度损益,这里会计准则有差异:
-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借:银行存款 (钱到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这个科目专管以前年度的“旧账”)
- 后续: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把这个调整数结转到留存收益)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最终增加了企业可分配的老本儿)
- 因为这个调整会影响以前年度的所得税费用,通常还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这个相对复杂,建议咨询专业会计师),这笔退税本身不计入2025年的所得税费用或营业外收入!
- 后续:
-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借:银行存款 (钱到账) 贷:所得税费用 (简化处理,直接冲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 重要提示: 虽然简化处理计入了当期费用,但这笔钱本质上还是属于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在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时,需要将其作为“纳税调整项目”处理,避免影响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具体填A105000表),相当于账上简化做,报税时再调回来。
-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属于税收优惠性质的“返还”(如即征即退、先征后退)
- 场景: 比如软件企业享受的增值税即征即退(虽然叫增值税,但这里假设是类似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返还),或者某些区域性的所得税优惠返还。
- 核心思路: 这类返还通常被视为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
-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钱到账) 贷:其他收益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用此科目) 或 贷:营业外收入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通常用此科目)
- 注意: 具体计入“其他收益”还是“营业外收入”,需根据补助文件规定和会计准则判断其是否与日常活动相关。务必查看政策文件的具体会计处理要求! 这类返还通常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因为它增加了你的利润)。
会计小白的“灵魂三问”与避坑指南
-
问:税务局退的税,我能直接当“营业外收入”或“补贴收入”入账吗?
- 答:千万别图省事! 只有情况三(特定税收优惠返还)才可能计入这些科目,最常见的汇算清缴退税(情况一、二)本质是冲费用或调以前年度留存收益,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收入”!乱计入收入会导致当期利润虚高,多交企业所得税!
-
问:退税到账时间有早有晚,会影响做账吗?
- 答:会!关键是看退税所属期在哪个年度!
- 如果2025年收到退2025年(当年)的税,按情况一处理(冲减应交税费)。
- 如果2025年收到退2025年(以前年度)的税,按情况二处理(区分企业准则,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或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
- 如果2025年预缴时多交了,但2025年内就申请并收到了退税(在2025年汇算清缴完成前),理论上也属于冲减2025年的应交税费和所得税费用(类似情况一,但发生在年度中间)。
- 答:会!关键是看退税所属期在哪个年度!
-
问:分录看起来简单,实操中最容易栽在哪儿?
- 答:两大天坑!
- 坑1:不看“退税原因”和“所属期”! 拿到钱就做“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坐等税务风险上门。务必!务必!核对《税收收入退还书》!
- 坑2:混淆会计准则!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公司,把以前年度退税直接冲减了“所得税费用”(应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公司,又复杂地去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其实可以简化),用错科目直接影响报表准确性。
- 坑3:忽略对账! 收到退税后,要检查“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科目的余额是否合理,如果是以前年度退税,要确保在期末结账时,该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调整到位了,该结转未分配利润的结转了,建议设置“企业所得税退税”辅助核算或明细科目,方便追踪核对。
- 答:两大天坑!
给聪明会计的实用锦囊
- 凭证是王道: 把《税收收入退还书》或电子完税凭证打印出来,和银行回单钉在一起,作为做账的原始凭证,这是证明业务真实性的铁证。
- 明细科目/辅助核算用起来: 在“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科目下,可以设置“本年度预缴”、“汇算清缴应补(退)”、“以前年度多缴退税”等辅助核算项,或者在摘要里写清楚,方便日后查询和对账,特别是涉及多个年度退税时,一目了然。
- 及时沟通: 如果对退税原因、所属期或会计处理有任何一丝不确定,立刻!马上!联系你的主管税务机关专管员,或者咨询专业的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在税务问题上,“我以为”的代价往往很高。
- 关注政策变化: 税收优惠政策时常更新,了解哪些优惠可能导致退税(如留抵退税扩围到企业所得税的可能性、新出台的减免政策等),提前做好财务规划和账务处理预案。
收到企业所得税返还,不是简单记一笔“银行存款增加”就完事了,会计处理的精髓在于追溯这笔钱的“源头”:
- 它属于哪个年度? -> 决定是冲当期费用还是调以前年度损益。
- 它为什么退? -> 是汇算清缴多缴?还是享受优惠?还是误缴? -> 决定核心分录走向。
- 我的公司用哪种会计准则? -> 决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还是可以简化冲“所得税费用”。
吃透这三点,辅以清晰的退税凭证和严谨的对账,你就能稳稳当当地把这笔“意外之财”妥帖入账,既真实反映企业状况,又经得起税务检查的考验,财税无小事,细节定成败!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