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的企业所得税,财务这样入账才清晰!附全流程分录)
“叮咚!您有一笔企业所得税退税款已到账。” 看着银行短信,会计小王却皱起了眉头:这笔意外到账的“回头钱”,在账本上到底该怎么安家? 是直接冲减今年的费用,还是调整去年的利润?会不会影响今年的报表?相信不少财务人员都遇到过类似的困扰。
别急,这笔“意外之财”的处理,关键在于搞清楚退税的原因和所属期间,处理不当可是会引来税务风险的哦!下面我们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各种情况下的账务处理办法。
📍 一、 最常见情况:汇算清缴多交了,税务局给退钱!
场景还原:每年5月31号前,企业都要对上一年的企业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算下来发现,去年预缴的税居然比实际应缴的多了!税务局核实后退回多缴的部分。
核心要点:这笔钱属于上一个年度的调整项,不能直接计入今年的利润,我们需要追溯调整去年的账务。
账务处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
收到退税款时(看银行回单):
借:银行存款 (实实在在到账的钱)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冲减之前多计提的负债)
- 解读: 钱到账了,同时把账面上“欠”税务局的那笔多提的税冲掉。
-
关键调整步:冲减“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追溯调整的核心):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把上一步冲负债后剩余的差额转走)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这个科目专门用来调上年度的利润)
- 解读: 这一步是把“应交税费”科目里因为多交税而多挂着的金额,转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就像是连接去年和今年的财务桥梁。
-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到留存收益(影响未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把调整的金额清空)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增加公司的未分配利润)
- 解读: 把通过“桥梁”过来的金额,最终落实到企业的“家底”——未分配利润里。这相当于增加了公司上年度的最终净利润。
- 重要提醒: 如果涉及盈余公积的调整,需要根据公司章程或规定,在结转未分配利润前按比例提取。
账务处理(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小企业准则处理起来相对简单直接:
-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钱到账) 贷:所得税费用 (直接冲减今年的所得税费用!)
- 解读: 小企业准则允许简化处理,不追溯调整,直接减少发现退税当年的所得税费用,相当于今年少交了点税(虽然钱是去年多交的)。
📍 二、 特殊优惠退税:国家给的“红包”怎么入账?
场景还原:企业符合国家特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条件(如:软件企业即征即退、资源综合利用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形成的退税等),税务局根据政策规定退回已缴纳的税款。
核心要点:这类退税本质上是国家给予的一种补助或奖励,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
账务处理(普遍适用):
-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钱到账) 贷:其他收益 (通常计入当期损益)
- 解读: 这笔钱被视为当期的收益,直接增加了企业本期的利润总额。
- 实务细节: 有些企业会使用“营业外收入”科目,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精神,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大多数税收返还属于此类),更倾向于计入“其他收益”,小企业可计入“营业外收入”。
📍 三、 其他可能遇到的退税情形
-
预缴申报多缴退税(年内退回):
- 场景: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算多了,税务局在当年内退回。
- 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直接冲减当期的应交税费负债)
- 解读: 因为是当年内的预缴多缴,直接调整当期的“应交税费”科目即可,不涉及损益调整,相当于当期实际要交的税变少了。
-
税务稽查/自查补税后产生退税:
- 场景: 税务局来检查,或者企业自己发现以前年度账做错了,导致多交了税,现在要退回来。
- 处理: 参照第一种汇算清缴退税的处理方式(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或小企业的“所得税费用”),但需特别关注:
- 是否涉及滞纳金、罚款?(这些不能退税,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
- 调整的年度是否准确?需要精确追溯到税款实际所属的年度。
-
误收退税(交错了也能退):
- 场景: 比如张会计手滑,把增值税款误缴到企业所得税科目了,或者压根不该交这个税。
- 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或其他相关税费科目,如应交增值税等)
- 解读: 纯粹是纠正之前的错账,把交错的或不该交的钱拿回来,调整对应的负债科目即可,不影响当期损益。
📍 四、 必须注意的关键细节与风险提示
-
区分准则,看清时间: 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小企业会计准则》?退税款项实际所属的纳税年度是哪一年?这两个问题直接决定了用哪个科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还是“所得税费用”)!
-
备查账簿不能少: 对于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特别是汇算清缴退税)的情况,务必在备查簿中清晰记录调整的原因、涉及的年度、金额、对报表项目的具体影响(如:调增了X年未分配利润XX元),这是应对未来查账的关键依据。
-
报表列示要准确:
- 资产负债表: “应交税费”项目会因退税而减少;“未分配利润”项目在追溯调整后会增加(企业准则)。
- 利润表:
- 企业准则下,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最终影响的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体现),不会出现在本年利润表中。
- 小企业准则下,冲减的“所得税费用”会直接体现在本年利润表中,减少所得税费用,增加净利润。
- 特殊优惠退税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增加本年利润总额。
- 现金流量表: 收到的所有退税款,均应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这是反映企业真实经营获现能力的重要信息。
-
跨年处理需谨慎: 如果收到退税时,涉及调整年度的账务已经结账(特别是年结后),切忌直接修改上年度的凭证和账簿!必须严格按照“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路径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财务数据的延续性和可审计性。
-
税务申报要衔接: 账做对了,税务申报也不能落下,特别是汇算清缴退税,通常意味着你上一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已经完成申报并被税务局认可,收到退税款本身不需要额外申报,但需确保账务处理的依据与该申报结果一致,对于特殊优惠退税,要确保符合政策要求并留存好备查资料。
总结一下要点:
- 汇算清缴多缴退库: 企业准则→调上年利润(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未分配利润);小企业准则→冲减本年所得税费用。
- 即征即退等优惠退税: 作为当期收益,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 年内预缴多缴退回: 直接冲减“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 错缴误缴退回: 直接冲减错记的“应交税费”科目。
每一次退税到账,都像一次小小的财务复盘。 清晰准确的账务处理,不仅能让报表真实反映企业状况,更能为未来的税务合规打下基础,下次面对那笔“意外之财”,相信你能从容提笔,在账簿上勾勒出清晰的财务脉络。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