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局喊你来领钱啦!手把手教你搞定企业所得税返还的账本记录!

“王会计,好消息!咱公司去年多交的那笔企业所得税,退税刚刚到账啦!”出纳小张兴奋地拿着银行回单冲进财务室。 “太好了!这钱可得赶紧记清楚,账上怎么走?是算今年的收入,还是算去年的?”王会计一边接过回单,一边打开了财务软件。

这样的场景在企业里并不少见,辛辛苦苦赚来的利润,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后,有时会因为各种原因,税务局会把一部分税款“还”给企业,这笔意外之财,财务人员可不能稀里糊涂地收下就完事了。钱怎么进来,账本上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给它安个“家”,这就是企业所得税返还的会计分录,我们就来把这个看似复杂的过程,掰开了、揉碎了,讲得透透的!

钱回来了!但先别急,搞清楚“谁”在还钱?

企业所得税返还,最常见的有这几种“姿势”:

  1. 年度汇算清缴后多缴退税: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企业平时按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简称“预缴”),就像我们每月先交点房租押金,等年度终了,需要做一次彻底的“大结算”,这就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算完总账,发现全年实际要交的税,比之前预缴的少了,税务局就会把多交的部分退回来,这就好比年底结算房租,发现押金交多了,房东把多收的退给你。
  2.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后退税: 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或行为(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特定区域投资等),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符合条件,可能直接少缴税,也可能先按正常税率缴了,之后再申请退回优惠部分,软件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虽非所得税,但原理类似优惠退税),或某些所得税减免政策。
  3. 税务稽查或自查发现多缴退税: 税务局来检查,或者企业自己查账,发现以前年度多交了企业所得税,经核实确认后,税务局也会办理退税。
  4. 政策性退税: 国家出台临时性、特定性的退税政策(如疫情期间的一些纾困退税)。

核心关键点: 这笔退回的钱,本质上是你“多交”或者“不该交那么多”的企业所得税,它是对你已支付费用的补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收入”馅饼! 理解这一点,对做账至关重要。

税务局喊你来领钱啦!手把手教你搞定企业所得税返还的账本记录! 返还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 第1张

钱到账了,账本上怎么舞动“借”与“贷”?

会计分录的奥秘,全在于“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处理所得税返还,核心就是追踪这笔钱从哪里来(贷方),又去了哪里(借方),根据返还的原因和性质,主要分两大场景:

汇算清缴后退税(最常见!)

  • 情况A:退税属于本年度(即刚做完上一年度的汇算清缴) 这种情况最简单直接,钱退回来了,我们直接冲减本年度的“所得税费用”。

    举个栗子: 阳光公司2025年度汇算清缴完成,确认多缴了企业所得税50,000元,2025年4月,税务局把这50,000元退回到公司账户。 王会计的账本这样记:

    借:银行存款 50,000元 (钱实实在在进银行了) 贷:所得税费用 50,000元 (冲减本年度的所得税费用,相当于费用减少了,利润变相增加了)

    为什么这样记? 这笔退税是因为去年(2025年) 多缴了税,但汇算清缴是在今年(2025年) 完成的,退税也发生在今年(2025年),按照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这笔“费用减少”的效应应该体现在发现并确认它的当期,也就是2025年,所以直接冲减2025年的“所得税费用”科目,这会让阳光公司2025年的利润表上,所得税费用减少5万,利润总额相应增加5万。

  • 情况B:退税属于以前年度(追溯调整) 如果企业发现并申请退税的,是更早以前年度(比如2025年甚至更早)多缴的税款,并且金额比较重大,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历史业绩,就需要进行“追溯调整”,这时,就不能简单粗暴地记在今年的费用里了,需要一个特殊的“中转站”科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再举个栗子: 清风科技公司在2025年进行税务自查时,发现2025年度因计算错误多缴了企业所得税120,000元,经税务局审核批准,于2025年6月收到了这笔退税款。 王会计的账本这样记:

    借:银行存款 120,000元 (钱到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0,000元 (这个科目专门处理以前年度的“旧账”)

    这还没完!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只是个临时工,它的最终归宿是调整企业的“家底”——留存收益(主要是未分配利润),在完成这笔分录后,通常紧接着要做(一般在月末或年末结转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0,000元 (把临时工清空)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20,000元 (增加未分配利润,相当于把以前多交的税补回给股东权益)

    为什么这么麻烦? 因为这笔钱是2025年多交的税,本应该减少2025年的利润,如果直接记在2025年的“所得税费用”里,就会扭曲2025年的真实业绩(让它看起来税交少了,利润虚高),同时也掩盖了2025年利润被多计所得税压低的历史事实,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到“未分配利润”,相当于直接修正了历史的股东权益累积数,更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多年来的整体经营成果,还需要调整2025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未分配利润年初数增加),并在报表附注中说明此项调整。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如即征即退等)

这类退税比较特殊,企业通常先按法定税率全额计算并缴纳所得税,然后再根据政策申请退回优惠部分,这笔退回的钱,性质上更接近于政府补助(因为是国家鼓励政策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会计准则规定,这类补助通常计入企业获得补助当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或冲减相关费用)。

继续栗子: 绿源环保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优惠税率(标准税率25%),2025年,其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00元。

  • 按标准税率计算应缴税:1,000,000 * 25% = 250,000元 (已全额预缴)

  • 按优惠税率实际应缴税:1,000,000 * 15% = 150,000元

  • 可申请退回的税额:250,000 - 150,000 = 100,000元 2025年3月,绿源公司收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退税款100,000元。 王会计的账本这样记:

    借:银行存款 100,000元 (钱到账) 贷: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所得税返还) 100,000元 (计入当期损益)

    为什么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这笔钱不是因为你之前“算错了”或“多交了”,而是因为你符合国家政策条件,国家给你的“奖励”或“补贴”,它属于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如果主营就是高新技术)或无关(如果只是部分业务符合)的经济利益流入,因此计入损益表的“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科目,这会增加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

账本背后的秘密:细节决定成败!

想把分录做得漂亮又合规,光知道上面的大框架还不够,这些魔鬼细节必须拿捏住:

  1. 银行回单是命根子: 没有银行到账凭证(回单),坚决不做“借:银行存款”,这是证明钱真的来了的铁证!要仔细核对退款金额、退款原因摘要(税务局通常会注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企业所得税退税”或“XX优惠政策退税”等)、退款所属期,摘要不同,可能直接影响你判断该用哪个贷方科目!
  2.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是想用就能用: 只有明确属于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错更正或政策变更导致的退税,才考虑用它,一般的本年度汇算清缴退税,直接冲“所得税费用”更常见也更简便。重要性原则是关键:金额小、影响不大的以前年度差错,有时也可以简化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最好在附注说明)。
  3. 优惠退税的性质要判准: 是直接减免(申报时就按优惠税率算)?还是先征后退?只有先征后退性质的优惠退税,才考虑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如果是直接减免,申报时税就算少了,根本不存在“交多了再退”这一步,务必看清政策文件和税务局退库凭证的说明!
  4. 跨期退税的报表调整: 如果用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除了做上面提到的分录把余额转到“未分配利润”,千万别忘了还要调整受影响年度的比较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利润表上年数等)!让报表使用者能看到调整后的、可比的数据,这个调整过程通常在报表附注的“会计差错更正”或“前期差错更正”部分详细披露。
  5. 所得税费用的“孪生兄弟”——递延所得税: 如果企业账上的资产、负债(比如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固定资产折旧、预计负债等)的账面价值与税务局认可的计税基础不同,就会产生暂时性差异,进而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和退税时,这些递延所得税的余额可能也需要相应调整!这属于更高级也更复杂的话题,当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因素(比如可抵扣亏损、资产减值等)被重新评估或结算时,与之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余额也要重新计量,如果这块比较复杂,建议咨询专业税务会计人士。
  6. 小企业可以简单化: 《小企业会计准则》通常允许简化处理,对于汇算清缴退税,无论是否属于以前年度,都可以直接计入收到退税款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冲减),如果金额巨大且明显属于重大前期差错,为了更公允,也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处理。

真实战场演练:王会计和小张的实战对答

案例1 (汇算清缴本年退): 小张:“王会计,2025年汇算清缴退税款8万刚到账,是退2025年多预缴的。” 王会计:“好,简单!直接冲减咱们今年(2025年)的所得税费用,记:借:银行存款 8万,贷:所得税费用 8万。”

案例2 (以前年度重大退): 小张:“王会计,刚收到税务局通知,2025年有一笔重大税务处理错误,多交了30万税,退税款批下来了,下周能到。” 王会计:“哟,这可是陈年老账了,金额也不小,得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钱到账时记:借:银行存款 30万,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万,月底结转时,再记: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万,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万,咱们今年报年报时,得调整2025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增加30万),还要在报表附注里把这事的前因后果、影响数说清楚。”

案例3 (高新技术企业先征后退): 小张:“王会计,咱们的高新技术企业2025年度的税收优惠退税款15万到账啦!” 王会计:“嗯,这是政策给的‘红包’,属于政府补助性质,记:借:银行存款 15万,贷:其他收益—政府补助(所得税返还) 15万,或者记营业外收入也行,看咱们科目设置习惯,但得保持一贯性,注意摘要写清楚是‘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退税’。”

把账本写明白,就是对企业最大的负责

企业所得税返还的分录,表面看是“借银行,贷某科目”的简单动作,背后却蕴含着对业务实质的理解(是退多缴还是享优惠?)、对会计期间归属的把握(是冲今年还是调以前?)、对会计准则的运用(用费用科目还是损益调整?是冲费用还是计收入?) 以及对报表列报披露的要求

把分录做对,不仅仅是满足记账要求,更是为了:

  • 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该是哪年的利润影响,就体现在哪年,不混淆。
  • 清晰地展示企业获得的政策红利: 让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力度。
  • 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退税是现金流流入,准确的会计处理有助于资金规划和绩效评估。
  • 经得起税务和审计的检验: 清晰完整的账务处理和凭证支持,是应对检查的底气。

下次当你的银行账户叮咚一声,收到那笔企业所得税退税款时,希望你能自信地翻开账本,精准地落下那关键的“借”与“贷”,让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都在账册上清晰起舞,毕竟,清晰的账目如同精准的地图,不仅记录着财富的来路,也指引着企业未来稳健前行的方向。 财税工作,就在这看似枯燥的数字间,为企业经营描绘出最真实的脉络。

税务局喊你来领钱啦!手把手教你搞定企业所得税返还的账本记录! 返还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