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返还香饽饽!企业所得税退税的会计账务处理,手把手教会你!
企业收到“退税红包”别懵圈!企业所得税返还会计分录详解(附真实案例)**
好消息!税务局给咱企业退钱了!这感觉就像意外捡到红包一样开心,但高兴归高兴,财务室的会计们可能有点犯愁了:这笔“天上掉下来”的企业所得税退税,到底该怎么入账? 是直接算成今年白捡的利润?还是要翻旧账调整去年的数据?分录到底怎么写?别急,作为财税领域的“老会计”,今天就用最接地气、说人话的方式,把企业所得税退税的会计分录给你讲得明明白白,附带真实操作案例,包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先搞清:这“退”的是啥税?为啥退?
企业所得税退税,最常见就这几种“剧本”:
- “算多了”型退税(汇算清缴退税): 这是最常见的!平时咱们按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到了年度终了做汇算清缴,一算总账,发现全年实际该交的税 < 已经预缴的税,税务局就会把多交的部分退还给咱。本质是纠正之前多交的款。
- “政策红包”型退税(享受优惠退税): 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或行为(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特定区域优惠等),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符合条件,可能在汇算清缴时直接抵减税款,也可能需要先按规定交了税,再申请把优惠部分退回来。本质是享受国家给的税收减免。
- “乌龙”型退税(税务差错退税): 可能是税务局算错了,也可能是企业申报有误后来更正了,导致多交了税,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退税。本质是纠正错误。
关键点: 区分退税的原因和性质,直接决定了我们做账的思路!“算多了”和“乌龙”型,属于调整以前年度的损益;“政策红包”型,通常视为当期的收益(除非金额巨大或特殊规定)。

核心干货:企业所得税退税会计分录怎么写?(分场景详解)
最常见的“汇算清缴多缴退税” (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
适用情况: 年度汇算清缴后,税务局退还你公司上一年度(或更早年度)多预缴的企业所得税。
-
会计思路: 这笔钱是因为去年(或以前) 的账算多了才退的,所以不能算作今年的利润!得去调整以前年度的账,这里要用到一个专门的会计科目叫“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标准会计分录:
- 收到退税款时(银行到账):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钱实实在在到账了)
-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XXX元 (冲减之前挂在账上的“应交税费”)
-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关键一步):
-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XXX元 (把上一步冲减的余额转走)
-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XXX元 (这个科目专门管以前年度的盈亏调整)
-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结转到留存收益(最终归宿):
-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XXX元 (把这个临时科目的余额清零)
-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XXX元 (最终增加了公司的累计未分配利润)
- (如果涉及计提盈余公积等,再按比例分配)
- 收到退税款时(银行到账):
-
举个真实栗子🌰: 假设A公司2025年预缴企业所得税一共100万元,2025年5月做2025年度汇算清缴,核定的全年应纳税额是90万元,税务局在2025年7月把多缴的10万元退回到公司账户。
- A公司会计在2025年7月做账:
- 借:银行存款 100,000元
-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00,000元 (冲减应交税费余额)
-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00,000元
-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元 (调整2025年的损益)
-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元
-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000元 (增加2025年初的未分配利润)
- A公司会计在2025年7月做账: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收到的退税(通常计入当期收益)
- 适用情况: 企业符合特定税收优惠条件(如软件企业即征即退增值税对应的附加税费抵减、某些政策性先征后退的企业所得税等),在按税法规定正常申报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后,再申请并收到的基于优惠政策的退税款。重点在于这个退税是基于“优惠政策”,并且通常是按年或按项目申请返还的。
- 会计思路: 这类退税更像是国家为鼓励你而发的“补贴红包”,与当期经营相关,所以通常直接计入收到当期的利润表。
- 标准会计分录(新准则下更规范):
- 收到退税款时: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 贷:其他收益——政府补助/税费返还 XXX元 (推荐使用此科目,更规范)
- 或者:
-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税费返还 XXX元 (旧处理方式,逐渐被“其他收益”替代)
- 收到退税款时:
- 举个真实栗子🌰:
某软件企业B公司,2025年按规定申报并缴纳了企业所得税50万元,因其符合软件企业的“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假设正处于减半期),经申请,税务局于2025年10月退还了其享受优惠部分对应的税款25万元。
- B公司会计在2025年10月做账:
- 借:银行存款 250,000元
- 贷:其他收益——税费返还 250,000元 (这笔收入会体现在2025年10月的利润表里)
- B公司会计在2025年10月做账:
因税务差错(自查或税务检查)导致的退税
- 适用情况: 企业自查发现以前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有误导致多缴税,或者税务局检查后认定企业多缴了税,从而退还的税款。
- 会计思路: 这和“场景一”类似,属于对以前年度错误的更正,需要追溯调整以前年度的损益。
- 标准会计分录: 同“场景一”。
- 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最终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重要提示: 如果涉及更正当年的纳税申报表,务必按要求操作!
极易混淆点 & 实操关键细节(会计老手也常栽跟头!)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VS “所得税费用”: 千万别把汇算清缴退回来的税直接冲减当年的“所得税费用”!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汇算清缴退的是“以前年度”多交的钱,必须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特殊通道。 只有当年预缴多了,在当年内申请退回的(这种情况很少见),才可能冲减当年的“所得税费用”。
- “其他收益” VS “营业外收入”: 对于享受优惠政策的退税,强烈建议使用“其他收益”科目。 这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做法(尤其是涉及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返还)。“营业外收入”显得不那么匹配,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可简化计入“营业外收入”。
- 增值税即征即退 ≠ 企业所得税退税!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税种!增值税即征即退(比如软件企业),退的是增值税,其会计处理通常是:
- 借:银行存款
- 贷:其他收益 (或营业外收入) 与企业所得税退税的处理完全不同! 千万别搞混税种。
- 银行流水要盯紧,退税单据要留好! 收到退税,银行流水单和税务局出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电子退库凭证是最重要的原始凭证,必须妥善保管,附在记账凭证后面,这是证明业务真实性的铁证。
- 金额巨大怎么办? 如果退税款金额特别巨大,对当期利润或以前年度留存收益影响重大,按照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原则,可能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这笔退税的性质、金额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让报表使用者看得清清楚楚。
- 红字冲销法: 如果之前计提或缴纳的分录做错了,现在要冲回多交的税,更严谨的做法是使用红字冲销法(负数分录) 来更正原来的错误分录,然后再做正确的退税收入分录,这能更清晰地反映账务调整的轨迹。
& 贴心建议
企业所得税退税这笔“意外之财”,入账处理的核心逻辑就两点:
- 问来源: 这钱是因为以前哪年的事退回来的?(→ 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 看性质: 这钱是国家给的鼓励红包吗?(→ 计入当期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记住这张表,处理不迷路:
退税类型 | 典型场景 | 核心会计科目 | 影响哪期利润 |
---|---|---|---|
汇算清缴多缴退税 | 年度汇算发现去年预缴多了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调整以前年度 |
税务差错更正退税 | 自查或税局检查发现以前年度多缴了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调整以前年度 |
税收优惠政策性退税 | 符合优惠条件,按规定交税后再申请退回的优惠部分 | 其他收益 (或营业外收入) | 计入收到当期 |
给会计朋友们的实操锦囊:
- 勤对账: 定期(至少每月)核对“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明细账的余额,与纳税申报表、银行缴款记录是否一致,差异要及时查明原因。
- 盯进度: 如果申请了退税(特别是政策性的),要主动关注审批进度,钱到账了及时入账,别让“红包”在账外漂着。
- 留凭证: 所有与退税相关的文件(申请材料、审批通知、银行回单、税务局凭证)都要复印或扫描存档,按年或按项目整理好,税务稽查来查账,这些就是你的“护身符”。
- 拿不准,问专家! 遇到复杂情况(比如涉及多年调整、金额巨大、政策模糊不清),别自己硬扛,该咨询主管税务机关或专业的税务师、会计师就果断咨询,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花点咨询费可能帮你规避更大的风险!
最后划重点: 收到企业所得税退税,千万别想当然地直接塞进“营业外收入”或者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就完事了,一定要刨根问底,弄清楚这笔钱的“前世今生”(是哪年的?什么原因退的?),才能选择最正确的会计处理方式,保证咱的账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经得起任何考验!税务局的“红包”领得安心,账做得放心,这才是咱财务人的硬本事!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