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的企业所得税,会计怎么做账?3种情景一次讲透,附真实案例!
企业所得税“退钱了”!会计别懵,手把手教你做对分录(含最新政策)**
作为一名跟财税打了十几年交道的专业人士,我深知“企业所得税返还”这个事儿,对很多会计朋友来说,处理起来总有些拿不准的地方,明明是“钱回来了”的好事,分录做错了反而可能埋下隐患,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用最通俗的大白话来聊聊“返还的企业所得税”到底该怎么入账,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情形,保证你看完就能上手操作!
核心原则先牢记:钱为啥退回来,决定了账该怎么做!
企业所得税的返还,可不是只有一种原因,原因不同,会计处理的方法也完全不同,这就好比同样是收到一笔钱,是别人还你的借款?还是老板给你的奖金?还是政府给的补贴?会计处理肯定不一样对吧?咱们得分清楚退税的“来龙去脉”。
年度“算总账”多交了——汇算清缴后退税(最常见!)
- 啥情况? 这是最常见的退税原因,咱们平时每个季度(或月度)都根据预估利润预缴企业所得税(叫“预缴”),等年度终了,经过严格的年度汇算清缴,把全年的收入、成本、费用、各种扣除项目、优惠政策都算清楚,算出全年实际应该交多少税(叫“应纳税额”),结果发现,全年预缴的税加起来,超过了全年实际应纳税额,税务局核实后,就会把多交的那部分钱退还给企业。
- 为啥会多交? 太常见了!
- 第四季度亏损特别大,把前面三个季度的利润都“吃”掉了,导致全年算下来利润总额不高甚至亏损。
- 有些成本费用,季度预缴时没及时取得发票或没充分扣除,年度汇算时补扣了(比如大额的捐赠、特定的资产损失)。
- 享受了某些年度才能最终确认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某些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特定区域优惠等)。
- 会计怎么做账?(核心: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
- 收到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
(实实在在钱到账了)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冲减你账上挂着的“应交税费”余额)
- 关键后续调整: 这笔退税是对上年度多交税款的纠正,虽然钱是今年收到的,但本质上属于上年度的损益调整,按照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它应该影响上年度的利润表(最终影响未分配利润),光做上面那个分录还不够,我们得在今年的账上,做一个追溯调整: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把刚才贷方冲减的余额再转回来,目的是为了调整年初数)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这个科目专门用来调整影响上年利润的事项)
- 结转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这笔退税增加了公司上年度留存的净利润)
- 收到退税时:
- 举个真实例子: 亮晶晶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四个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共120万元,2025年5月完成2025年度汇算清缴,经计算全年实际应纳税额只有100万元,税务局同意退还多缴的20万元。
- 2025年6月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200,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00,000.00
- 同时做追溯调整: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0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00
-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0,000.00
- 最终效果: 这笔20万退税,增加了2025年度的净利润(体现在2025年调整后的2025年未分配利润里),2025年的利润表不受影响。
- 2025年6月收到退税款:

特殊政策“即征即退”——软件、集成电路等行业的福利
- 啥情况? 国家为了鼓励特定行业(最常见的就是软件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出台了一项特殊政策:企业按法定税率正常申报缴纳了企业所得税,但税务局很快(通常是申报缴纳后很短时间)就会依据政策把其中一部分税款直接退还给企业,这叫“即征即退”,它不是因为你多交了,而是政策规定你交完就能退一部分回来,相当于直接给优惠。
- 会计怎么做账?(核心:作为政府补助性质的收益)
-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钱到账)贷:其他收益——即征即退所得税
(关键科目! 计入当期损益,属于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
- 为什么是“其他收益”? 这种退税是国家为了鼓励特定行为(研发、生产特定产品)而给予的经济利益流入,它不属于对企业过去多缴税款的返还(情景一),更符合政府补助的定义,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所得税即征即退通常认为与日常活动(生产经营)高度相关,所以计入“其他收益”。
- 收到退税款时:
- 举个真实例子: 创新软件有限公司符合软件企业即征即退所得税政策,2025年7月申报并缴纳了第二季度企业所得税50万元,根据政策,税务局于2025年8月退还了30万元。
- 2025年8月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300,000.00
贷:其他收益——即征即退所得税 300,000.00
- 最终效果: 这30万直接增加了创新软件公司2025年8月当期的利润(体现在“其他收益”里)。
- 2025年8月收到退税款:
政策性、多缴性退税(非汇算清缴)
- 啥情况? 这类退税相对不那么常见,但种类也不少:
- 税收政策变更追溯调整退税: 国家出台了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规定可以追溯到过去某个时间点开始执行,企业过去按旧政策多交的税,可以申请退还。
- 税务稽查/自查补税后调整退税: 税务稽查后,发现企业之前某个年度多缴了税款(比如错误适用了高税率),予以退还。
- 误收退税: 纯粹因为税务局或企业计算、申报错误导致的多缴税款,被发现后退还。
- 汇算清缴前预缴多退少补: 年度汇算清缴后多退少补是常态,但在汇算清缴期间,如果企业预缴税款明显超过其估算的全年应纳税额,有时也可申请预缴退税(但最终以汇算清缴结果为准)。
-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影响所得税: 这是近几年的大热点!企业收到大额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这笔钱不计入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收入,但可能影响企业的资产(货币资金增加)和后续的利息收入/理财收益,更重要的是,如果企业因为享受留抵退税而减少了银行贷款,节省的利息支出是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税前扣除的!这间接影响了所得税税负。(注意:留抵退税款本身不产生直接的所得税退税,但它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影响所得税计算)
- 会计怎么做账?(核心:追溯调整或计入当期损益需判断)
- 这种情况最需要判断退税所属期!
- 如果明确属于以前年度(比如政策追溯、稽查调整涉及以前年度): 处理方式同情景一,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因为它是对以前年度纳税义务的最终更正。
- 收到钱: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 追溯调整: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结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收到钱:
- 如果明确属于本年度(比如预缴退税、本年度的误收退税): 处理相对简单,直接冲减本年度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 收到钱:
借:银行存款
贷: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这个分录直接减少了本期的所得税费用,增加了本期净利润)
- 收到钱:
- 如果明确属于以前年度(比如政策追溯、稽查调整涉及以前年度): 处理方式同情景一,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因为它是对以前年度纳税义务的最终更正。
- 这种情况最需要判断退税所属期!
- 举个真实例子(以前年度政策追溯): 国家在2025年出台新政策,允许某类环保设备投资额在2025年度可享受额外加计扣除,绿能环保公司2025年汇算清缴已结束,但根据新政策追溯调整后,税务局于2025年9月退还多缴税款15万元。
- 2025年9月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150,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50,000.00
- 同时做追溯调整(调整2025年损益):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5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00
- 结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000.00
- 2025年9月收到退税款:
- 再举个真实例子(本年度预缴多退): 宏达商贸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因计算错误多缴了10万元,在季度申报期内发现并向税务局申请,于2025年10月收到退还的多缴税款10万元。
- 2025年10月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100,000.00
贷: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100,000.00
(直接冲减2025年第三季度或10月的所得税费用)
- 2025年10月收到退税款:
重要补充与风险提示(会计老司机的经验之谈):
-
银行手续费不能忘! 退税到账时,银行可能会扣一点点手续费,这个手续费不能冲减退税收入或所得税费用!它属于企业的财务费用。
- 分录:
借:财务费用——手续费, 贷:银行存款
(金额很小,但账要做平)。
- 分录:
-
“应交税费”余额别糊涂: 做完退税分录后(特别是情景一和情景三的以前年度情况),一定要去检查一下“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这个科目的余额!它应该反映的是截止目前,你公司还欠税务局多少企业所得税(余额在贷方),或者税务局还欠你多少钱(余额在借方,表示多缴或预缴),如果处理完退税后,这个科目还有借方余额,通常意味着还有多缴税款(可能是下次抵减,也可能是等待审批的退税),如果是贷方余额,说明还有应缴未缴的税款,该缴就要及时缴,否则会有滞纳金和罚款风险!
-
附件!附件!附件!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证明退税合法合规的最重要依据就是税务局出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银行入账凭证(明确标注为所得税退税),一定要把这份凭证和对应的退税申请审批资料作为原始凭证,牢牢附在你的记账凭证后面!这是应对未来税务检查或审计的“护身符”。
-
汇算清缴退税与亏损弥补: 如果企业年度汇算清缴后是亏损的,那么之前所有季度预缴的税款原则上都应该全额退还,这时退税的会计处理仍然是情景一的方法(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但同时,这个亏损额本身会成为一项重要的“资产”——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在以后盈利年度抵减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上需要在备查簿详细登记这个亏损额和可弥补年限,虽然不直接做分录影响报表,但管理层和投资者非常关注这个数据!
-
审计特别关注点: 作为财税老手,深知审计师(尤其是年审)对退税事项会“盯”得很紧:
- 原因合理性: 为什么会退税?是汇算清缴?即征即退?还是其他?理由是否充分、合法?
- 金额准确性: 退税款计算是否正确?是否与税务文书、银行流水完全一致?
- 会计处理合规性: 用的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还是“其他收益”还是“所得税费用”?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影响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 期后事项披露: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比如12月31日)之后、审计报告日之前发生的重大退税(尤其是涉及以前年度调整的),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部分进行披露,别小看这个披露要求!
总结一下关键要点(一张表理清思路):
退税原因/类型 | 典型场景举例 | 核心会计科目 | 影响哪期利润 | 关键判断点 |
---|---|---|---|---|
年度汇算清缴多缴退税 | 季度预缴总和 > 全年应纳税额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退税款所属年度 | 最常见,属对上年度多缴的纠正 |
即征即退所得税 | 软件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政策先交后退 | 其他收益 | 收到退款的当期 | 特定行业政策红利,属政府补助性质 |
政策性/多缴性退税 (属以前年度) | 税收政策追溯调整、稽查发现以前年度多缴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退税款所属年度 | 明确归属以前年度纳税义务的更正 |
政策性/多缴性退税 (属本年度) | 本年度预缴错误多缴、本年度误收退税 | 所得税费用 | 收到退款的当期 | 明确归属本年度当期的纳税义务调整 |
结尾寄语:
企业所得税的返还,就像辛苦工作后拿到一笔意外的“年终奖”,把这笔“奖金”在账上记录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仅是对财务基本功的考验,更是企业规范经营、防范风险的重要一环,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彻底理清思路,下次再遇到退税单时,能胸有成竹、分毫不差地完成账务处理,账做对了,心里才踏实,这“奖金”拿得也才更安心、更舒坦!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