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退税到账?会计别慌!手把手教你做对每一笔分录

从计提、上缴到退税回款的完整分录指南


还记得上个月会计小张的崩溃瞬间吗?税务局突然通知,公司去年多缴的企业所得税可以退回来了!可看着银行到账的这笔钱,小张却犯了难:该记哪个科目?利润表要不要动?会不会影响今年的税?别笑,这其实是很多财务人面对“税费返还”时的真实写照。

万丈高楼平地起:搞懂企业所得税怎么“来”的

企业所得税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旅程始于企业的利润。你赚钱了,国家按比例收点“份子钱”,但在会计和税务上,这个“赚钱”的定义常有微妙差异。

  • 会计利润: 财务部按《企业会计准则》算出来的账面盈利。
  • 应纳税所得额: 税务局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会计利润基础上,经过一系列 “调增” 和 “调减” 后认定的、真正要交税的“赚钱”金额。
    • 调增项常见代表: 业务招待费超标部分、不合规的罚款支出、没拿到发票的成本等。
    • 调减项常见代表: 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购买环保设备的抵免、国债利息收入免税等。

关键节点:季度预缴与年度汇算清缴 企业所得税不是年底才交的,而是 “平时预缴,年终算总账”

  1. 企业所得税退税到账?会计别慌!手把手教你做对每一笔分录 税费返还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 第1张

    季度预缴: 每季度结束,根据当季利润(或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估一个应纳税额,先交上去,分录是:

    借:所得税费用                    (100,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00,000元)
    • 所得税费用:这笔钱直接减少了当季的利润,体现在利润表上。
    • 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表示公司欠税务局这笔钱了,是负债。
  2. 实际缴纳: 在规定期限内,把税款从银行划给税务局: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00,000元)
        贷:银行存款                       (100,000元)
    • 交完钱,负债 (应交税费) 就减少了,银行存款也相应减少。
  3. 年度汇算清缴 (次年1月1日-5月31日): 这是重头戏!会计和税务人员要拿出全年的账本和税法规定,仔细核对:

    • 重新计算全年的 “应纳税所得额”
    • 计算全年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多退少补”:将全年实际应纳税额,减去全年已经预缴的税额:
      • 全年应纳税额 > 全年预缴税额,需要 补缴 差额。
      • 全年应纳税额 < 全年预缴税额,税务局就要 退还 多缴的差额给我们!这就是我们期待的 “税费返还”

惊喜降临!税费返还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终于等到退税了!别高兴太早,分录做错,后期对账、审计都麻烦,核心原则:退税是冲减当初记录的“所得税费用”或调整相关项目,不是天上掉馅饼直接增加利润!

情况1:最常见的“汇算清缴多缴退税” (年度终了后申请退回)

  • 场景: 年度汇算清缴算下来,去年预缴交多了,税务局同意退还。

  • 核心分录: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退税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如果预缴时多提了,冲负债)
        或 贷:所得税费用                    (更常见:直接冲减以前年度损益)
  • 关键细节与选择:

    • 时间点很重要: 这笔退税通常发生在 次年的汇算清缴期间 (1-5月)

    • “所得税费用”属于哪一年? 预缴时计提的所得税费用,是计入 上一年度(比如2025年) 的利润表的,2025年收到退税时,2025年的账已经结了(关账),利润表不能再改了!

    • 会计准则是怎么说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退税(通常汇算清缴退税都是),且是对 上年度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应作为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处理。

    • 最规范、最常见的做法是:

      (1) 收到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                       (例:50,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50,000元)  -- 如果预缴时多提了负债,先冲负债
          * 如果预缴负债已冲平,则直接:
          借:银行存款                       (50,000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元)  -- 核心调整科目!
      (2)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元)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000元)
    • 影响: 这笔钱最终增加了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科目),相当于把去年多交的税“还”给了股东权益,它 不增加 收到退款当年(2025年)的利润!去年的报表需要做 追溯调整(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情况2:享受税收优惠/减免,直接冲减当期

  • 场景: 季度预缴时符合了某个即时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或者税务部门核准了当期的减免。

  • 核心分录:

    (1) 计提所得税时 (按优惠后金额):
        借:所得税费用                    (优惠后的金额,例:80,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80,000元)
    (2) 如果之前已经按全额计提了:
        借:所得税费用                    (红字冲回多提部分,例:-20,000元 或 借:应交税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红字 -20,000元 或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红字)
        * 或者更清晰的做法: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0,000元) -- 冲减多计提的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20,000元) -- 冲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 关键细节:

    • 这种情况下的“返还”体现在 计提环节就直接按优惠后金额计提,或者 在当期冲减多提的费用
    • 它直接影响 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和利润表。
    • 区分“减免”和“退税”: 减免是当期就少交或少计提,退税是钱已经交出去又退回来。

情况3:政策性先征后返/即征即退 (特殊优惠形式)

  • 场景: 某些特定行业或区域(如软件、集成电路、特定开发区),政策规定先按法定税率征收,然后按一定比例/条件返还给企业。收到的是财政性质的返还资金。

  • 核心分录 (按企业会计准则):

    (1) 正常计提和缴纳所得税 (按法定税率):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 **收到财政返还时:**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返还款)
            贷:其他收益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 或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通常放这里)
  • 关键细节:

    • 这种返还 不是 对多缴税款的退回,而是一种 政府补助
    • 增加 收到当期的利润!计入 其他收益 (主表项目) 或 营业外收入
    • 务必核实政策文件: 确认返还的性质和依据,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进行会计处理,税务处理上可能涉及是否征税问题,需咨询专业意见。

新手必踩的坑!这些细节不注意,分录白做

  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VS 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 这是最大的雷区!汇算清缴退的是去年的税,必须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能图省事直接冲减今年的“所得税费用”,否则会:

    • 虚增今年的利润。
    • 导致跨年度数据混乱,报表不可比。
    • 审计时必然被揪出来调整。
  2. 忘了调整“递延所得税”: 如果企业在做汇算清缴时,涉及到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差异的调整(比如补提了坏账准备导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确认退税的同时,可能需要相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这需要专业判断,建议复杂情况咨询税务顾问。退税影响的是“当期”税,递延税影响的是“税,有时会联动。

  3. 混淆“退税”与“减免”:

    • 退税: 钱已经交出去了,税务局又退回来。通常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或特殊政府补助处理。
    • 减免: 在计提或缴纳环节就直接少交钱了。通常在当期就体现为所得税费用的减少,收到税务局的《减免税通知书》要保存好作为凭证。
  4. 凭证附件不完整: 光有分录不行!证明退税合法合规的关键凭证必须附后:

    • 税务局盖章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银行电子回单(注明退税性质)。
    • 企业汇算清缴的《年度纳税申报表》(A表)及主表。
    • 税务局出具的《税务事项通知书》(同意退税的通知)或电子税务局相关文书。
    • 如果是政策性返还,需附相关政府批复文件或政策依据。

实战模拟:小张公司退税案例全流程 (汇算清缴多缴型)

背景: 阳光科技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25年度:

  •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合计:400,000元。
  • 2025年5月完成2025年度汇算清缴,最终核定2025年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350,000元。
  • 2025年6月10日,收到税务局退回的多缴税款:50,000元。

会计分录:

  1. 2025年各季度预缴计提与缴纳 (略,同第一部分):

    • 计提时: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累计400,000)
    • 缴纳时:借: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累计400,000)
    • 结果:2025年利润表“所得税费用”400,000元;2025年底“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余额为0。
  2. 2025年5月,汇算清缴确定应退税:

    • 此时产生一项资产(应收退税款)和对2025年度损益的调整义务,但通常在实际收到钱时才做账务处理,如需在报表批准报出前确认,则: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退税款      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
  3. 2025年6月10日,收到退税款:

    (1) 实际收到退税: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退税款     50,000 (如果在5月已确认)
            // 或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50,000 (更常见:直接冲负债或进以前年度调整)
            // 规范做法,直接进以前年度调整: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
    (2)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000
  4. 对报表的影响:

    • 2025年利润表: 不受此影响(所得税费用不变,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也不增加)。
    • 2025年资产负债表:
      • 货币资金 增加 50,000元。
      • 所有者权益 中的 未分配利润 增加 50,000元 (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增加)。
    • 2025年报表 (需追溯调整): 在编制2025年比较报表时,需调整2025年报表:
      • 调减2025年利润表 所得税费用 50,000元 (从400,000调到350,000元)。
      • 调增2025年资产负债表 未分配利润 (年末) 50,000元。

企业所得税的返还,远不止“银行进账,贷方找个科目”那么简单,它像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企业 从利润核算、税款预缴、年度清算到最终资金回笼 的完整财税脉络,核心在于精准把握 “时间属性”(退的是哪年的税?)和 “业务实质”(是税款多缴退回?还是政府补助?),牢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关键枢纽,区分好“退税”与“减免”,备齐铁证如山的附件,你就能从“分录焦虑”走向“从容应对”。

下次当银行短信提示退税到账时,希望你能淡定一笑,手指翻飞间,清晰、准确、合规的分录已然生成,毕竟,让每一笔该回来的钱,都在账目上找到它最恰当的位置,正是财税人专业价值的无声证明。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收到的退税款金额,与你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计算出来的金额有微小差异(比如几分钱银行手续费),又该如何处理呢?

企业所得税退税到账?会计别慌!手把手教你做对每一笔分录 税费返还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