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的税怎么交?核定还是查账?老会计掏心窝子讲明白!
老王的五金店开张三个月了,生意渐入佳境,这天,他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流水单,愁眉苦脸地问我:"张会计啊,税务局通知要报税了,可我听说个体户交税分什么‘核定’和‘查账’,这到底有啥区别?我这小店,该选哪个才不吃亏?" 看着老王手里密密麻麻的销售记录和堆成小山的进货单,我知道,这又是一个被“征收方式”困扰的个体户老板。
核心概念拆解:名字背后藏着啥门道?
-
核定征收:税局帮你“估个数”
- 通俗理解: 想象一下,税务局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估价师”,他们根据你所在行业的普遍情况(比如你是开早餐店的、理发店的、小超市的)、你店铺的大小地段、甚至观察你大概用了多少水电煤,再结合当地同类商户的平均水平,综合估算出你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大概能赚多少钱。直接按这个估算的利润额,套用一个固定的税率(这个税率通常比较低),算出你该交多少税。
- 关键特点:
- “简单省心”是最大标签: 不用建复杂的账本,不用找专业会计,不用每月费劲计算收入、成本、利润,税局说交多少,通常就按那个数交(定期也可能调整),省时省力!
- “成本费用”基本不深究: 你实际花了多少钱进货、房租水电多少、请了几个工人,税局在核定的时候不会一项项去细抠、核实和抵扣,核定本身就已经考虑了行业平均成本。
- 稳定性强: 只要你的经营规模变化不大,核定的税额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的,便于你预测资金。
- 常见对象: 规模小、业务简单、收入不稳定、成本凭证不全、难以准确核算的个体户,街边早点摊、社区小便利店、修理铺、理发店、水果摊、流动小吃车等。
-
查账征收:你的账本说了算
- 通俗理解: 这就相当于你要向税务局“交作业”——交一份清晰、完整、真实的账本,你需要像正规公司一样,老老实实记录每一笔收入、每一分开销(进货发票、房租合同、工资单、水电费单等等都要留好),到了报税期,你用总收入 减去 国家允许扣除的总成本、费用、损失,得出你实实在在的 “应纳税所得额” (也就是利润),根据国家规定的 5%-35% 的超额累进税率表,计算出你该交的个税(经营所得)。
- 关键特点:
- “据实申报”是核心: 交多少税,完全取决于你真实的经营成果——赚得多,税就多;赚得少,税就少;万一亏了,理论上就不交税(但通常也要零申报)。
- “成本费用”是重点: 你发生的合法、合规、有凭证的开支,都可以用来冲减收入,降低你的利润额,从而合法节税,这对成本占比高的行业非常有利。
- “规范要求”高: 必须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至少要有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必须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记账,必须按期(通常是季度预缴,年度汇算清缴)进行纳税申报。财务能力或请代账是刚需。
- 常见对象: 规模较大、业务复杂、收入稳定、成本费用凭证齐全、具备建账核算能力(或愿意花钱请代账) 的个体户,小型加工厂、有一定规模的餐饮店、品牌服装店、设计工作室、批发商、年收入较高的服务类个体户等。
个体户常见误区大扫雷
-
“开票少 = 必须核定征收”?
- 真相: 开票额只是税务局判断你规模的一个参考因素,绝非唯一标准!即使你开票很少,但如果你的经营场所很大、雇了好几个人、银行流水金额巨大,税务局完全有理由要求你采用查账征收,因为你有能力也必须规范记账。核心是你的经营实质和核算能力,而不是票开得多少。
-
“核定征收一定比查账征收交税少”?
- 真相: 不一定! 这要看你生意的利润率高不高。
- 情景A(高利润): 比如你开个设计工作室,主要成本是脑力,房租电脑是固定支出,接一单利润很高,如果核定征收,税局按行业平均给你估个利润额乘以固定税率,可能比你实际高利润下按查账征收(5%-35%累进)算出来的税低很多,这时核定可能“占便宜”。
- 情景B(低利润/高成本): 比如你开个小饭店,食材成本占60%,房租人工占30%,真正利润可能只有10%,如果核定征收,税局按餐饮行业平均利润率(比如假设是20%)给你核,你就得按20%的利润额交税,远高于你实际10%的利润,而查账征收下,你所有食材、房租、工资等真实成本都能扣除,只用实际10%的利润去交税,税负反而可能更低!老王看着他那堆进货单若有所思。
- 真相: 不一定! 这要看你生意的利润率高不高。
-
“核定征收就不用记账、不用管发票了”?
- 真相: 大错特错! 核定征收只是征税方式简化了,不代表你经营行为的随意性,你仍然有义务按照国家规定设置简易账簿(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妥善保管好所有经营相关的原始凭证(进货单、销售记录、费用单据等),税务局随时有权检查,如果你连最基本的经营记录都没有,或者被发现实际收入远超核定额,轻则补税罚款,重则可能被强制转为查账征收并追溯调整,甚至涉及偷税漏税风险!
个体户如何“对号入座”?关键判断因素
-
你的账能记清楚吗?(核算能力)
- 能: 自己或请人能把每一笔钱进出都记明白,票据都收好分类?查账征收更适合你,能真实反映盈亏,成本高时还能省税。
- 不能/太麻烦: 小本买卖,每天流水琐碎,没精力也没能力搞复杂账目?那核定征收的“省心”优势就很大了。
-
你的成本占比大不大?(成本结构)
- 大(如餐饮、零售、加工): 进货、房租、材料、人工是大头?查账征收往往更划算! 因为实实在在的成本都能扣除,降低计税利润,像老王店里卖螺丝扳手,进货成本占了销售额七成,如果核定按行业平均利润20%算,他可就亏大了。
- 小(如咨询、设计、技术服务): 主要靠脑力或技术,成本主要是房租和基本办公?核定征收可能更有利。 行业平均利润率可能低于你的实际高利润率,核定税负反而低。
-
你的生意规模和发展方向?
- 小本经营,求稳为主: 街边小铺,没打算快速扩张?核定征收的简单稳定可能是首选。
- 有一定规模,想发展壮大: 租了大门面,雇了员工,想接大单子甚至以后转公司?查账征收几乎是必经之路。 规范财务是发展的基础,银行融资、参与投标等都要求规范账目,年收入超过一定数额(各地标准不一,常见如超过500万),税务局强制要求查账征收。
-
你能拿到多少合规发票?(凭证获取)
- 大部分能拿到: 进货有票,房租有票,费用支出有票?查账征收的基础就有了。
- 很难拿到(比如很多供应商是个人/小作坊): 成本费用缺票严重,搞查账征收,税务局不认可你的成本扣除,你的“利润”会被算得很高,税负反而更重,这种情况,核定征收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但也要尽力去索取发票)。
实战案例:老王们的选择故事
-
案例1: “小陈水果摊” - 典型的核定征收
- 小陈在小区门口摆了个水果摊,夫妻店,每天进货现金结算,顾客大部分微信支付或现金,偶尔开几张发票,收入时高时低,成本主要是水果进货(很多是农户直送没发票),摊位费,核算能力弱。
- 选择与结果: 小陈被税务局核定为“定期定额”征收(核定的一种),税局根据摊位位置、规模、水果种类等,核定他每月销售额3万元,按1.5%附征率(各地不同)计算,每月固定缴纳个税450元,小陈觉得很省心,不用头疼记账,税也能承受。
-
案例2: “老王五金店” - 从核定走向查账
- 老王租了个50平的门面,卖五金工具,初期规模小,核定征收,后来生意好了,雇了1个伙计,月销售额稳定在15万左右,成本(主要是进货)约占70%,老王每次进货都尽量要发票,也开始用软件简单记账。
- 问题与转折: 老王发现,按核定他每月交税约900元(假设核定利润率5%),但他自己算账,实际利润只有销售额的15%(即2.25万),按查账征收税率(假设适用20%档),个税约3000元(2.25万*20%),远高于核定税负?老王懵了!
- 真相与选择: 老王忽略了成本扣除!他实际成本占70%(10.5万),利润是15万 - 10.5万 = 4.5万?不对!老王猛然发现,自己以前根本没把房租、水电、运费、伙计工资这些算进成本!重新梳理后:月收入15万,可扣除成本:进货成本10.5万(有票)、房租5000、水电1000、伙计工资4000、运费杂费1000,总成本11.6万。实际利润仅3.4万,按查账征收(假设适用20%税率),个税约为3.4万 * 20% - 速算扣除数(具体计算略,结果约5000元/季,均摊到月约1667元)。
- 对比: 核定每月交900元,查账每月交约1667元,查账税负更高?老王犹豫了,但会计提醒:1) 他规模已超当地核定标准;2) 查账下,真实的3.4万利润比核定估算的利润(假设税局按销售额15万的5%核定利润7500元)更真实反映经营成果;3) 长远看,规范账目利于贷款、发展,老王最终接受了查账征收,并开始更规范地记录所有成本和费用。
-
案例3: “李姐设计工作室” - 查账征收的受益者
- 李姐是资深平面设计师,在家成立工作室,主要成本是电脑折旧、软件订阅、少量推广费和家里办公分摊的房租水电,收入主要来自设计费,利润率很高(可达70%-80%)。
- 选择与结果: 李姐主动选择查账征收,她详细记录每一笔设计费收入,保留所有软件订阅费、推广费、设备采购发票,并合理分摊家庭办公成本,某季度收入20万,可扣除成本:软件费5000、推广费1万、设备折旧分摊2000、办公分摊3000,总成本2万。利润18万,虽然适用较高档税率(35%),但因成本扣除充分,实际税负率远低于如果按核定征收(假设核定利润率30%,即按6万利润征税),李姐觉得查账更能体现她低成本的业务特点,税交得明明白白。
核定与查账如何“切换”?主动权在谁?
-
想“核定”变“查账”?
- 个体户主动申请: 如果你觉得自己符合查账条件(规模大了、账能做好了),觉得查账更有利或想规范发展,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能证明你具备建账能力的材料(如账簿设置情况、会计人员信息等),税务局审核批准后,下个纳税年度开始生效。
- 税务局强制变更: 当你的经营规模、收入水平超过了当地税务局规定的核定征收标准(比如年销售额超过500万),或者税务局在检查中发现你实际经营情况已不符合核定条件(如发现你有能力建账却故意不建、收入远超核定额等),税务局会直接发文通知你,要求你从下期(或指定时间)起改为查账征收,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
想“查账”变“核定”?难!
- 这条路非常窄,一旦你被要求或主动选择了查账征收,通常意味着你被认定为具备一定规模和核算能力,税务局原则上不会轻易同意你再退回核定征收,除非你能充分证明你当前的经营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你确实不再具备查账征收的条件(比如规模急剧萎缩、无法取得必要凭证等),才可能提出申请,但获批难度很大。
个体户报税实操指南(无论哪种方式)
-
核定征收(常见“定期定额”):
- 动作: 最省心,在税务局给你核定的纳税期限内(通常是按月或按季),确保你的银行账户有足够余额(因为系统会自动扣款),或者按通知到指定渠道(电子税务局、银行、大厅)缴纳固定数额的税款即可。
- 关键: 务必清楚知道核定的销售额(或所得额)、纳税期限、缴款方式,如果实际经营额连续多月大幅超过核定额,要主动报备,否则有风险。保留好所有基础经营凭证!
-
查账征收:
- 记账: 这是基础!使用简易账簿或财务软件,逐笔、及时、真实记录所有收入、成本、费用。发票、收据、合同、银行流水是命根子,务必妥善保管。
- 季度预缴: 在季度结束后15日内(遇节假日顺延),通过电子税务局填报《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A表)》,计算本季度累计的收入总额 - 成本费用 = 利润,按5%-35%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本季度应预缴的税款,并完成缴纳。
- 年度汇算清缴: 重中之重!在次年的3月31日前,通过电子税务局填报《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B表)》。汇总计算全年的总收入、总成本费用,得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根据全年所得额和税率表,计算全年应缴税总额。比较全年已预缴的税款总额:
- 多退:全年应缴税 < 已预缴税?可申请退税。
- 少补:全年应缴税 > 已预缴税?需补缴差额。
- 工具: 强烈推荐使用国家税务总局个人所得税APP或各省电子税务局网站/APP,功能强大,申报、缴税、查询、下载完税证明一站式搞定,还有政策解读和计算器。
给个体户老板的终极建议清单
- 别拍脑袋,先“盘家底”: 拿出纸笔或表格,粗略算算你过去几个月的:总收入?主要有哪些成本(进货、房租、工资、水电等)?成本大概占收入几成?利润率高不高?票据收得齐不齐?自己能管好账吗?这个“摸底”是选择的基础。
- 主动沟通,别等通知: 新开业或情况有变,主动去咨询主管税务分局或管理员,问清楚:我这情况一般适用哪种?本地核定标准是多少?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别等到税务局找上门。
- “核定”不是挡箭牌,凭证单据要留好: 即使核定征收,**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