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核定征收税率表来了!一文搞懂怎么交税、能省多少💰
老李在小区门口开了家早餐铺,热气腾腾的包子豆浆生意不错,月初税管员小张过来,递给他一张纸:“李叔,根据咱这地段和您铺面大小,还有您这主营项目,给您核定好了,每月经营所得按8000元定额计算个税,您按月交税就行,不用每个月折腾账本了!” 老李拿着单子有点懵:“核定的?这税咋算啊?跟我隔壁老王他们一样吗?”
如果你和老李一样是个体户老板,正被“核定征收”和“个税”搞得晕头转向,那你可来对地方了!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核定征收个体户的个税税率表彻底讲清楚,让你明明白白交税,安安心心赚钱!
税务局为啥给你“定个数”?核定征收到底是啥?
简单说,核定征收就是税务局觉得你记账可能不太方便(或者太简单),或者收入成本实在不好算清楚,干脆根据你干的行业、铺子大小、地段好坏这些因素,直接给你定一个“标准数”,认为你这月/这季度的收入或者利润大概就是这个水平,你就按这个“数”来交税,省心!
主要适合这几种情况的个体户老板:
- 账本?不存在的! 很多小本生意,像老李的早餐铺、街角修车摊、小区理发店,老板一人身兼数职,真没精力搞专业记账。
- 收入成本?一团乱麻! 比如收现金多、进货渠道杂、成本票难收全,收入成本算得头大,税务局也难核实。
- 规模小,业务简单: 税务局一看,你这生意清清楚楚,没必要查账,核定一下大家都省事。
- 依法该建账但没建(或建得稀烂): 这种情况税务局也会直接给你核定,但可能就不是“优惠”了,还可能带点处罚性质。

核定征收的核心特点就一个字:简!
- 计税依据固定(或相对固定): 核的是你的收入额?还是直接核你的应纳税所得额(利润)?这决定了后续怎么用税率表。
- 计算简单: 税务局给的“数”乘上对应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如果有),税就算出来了,不用头疼成本费用发票。
- 管理成本低: 对老板和税务局来说,都省时省力。
重磅!核定征收个体户个税税率表(经营所得)
个体户交的个税,主要是针对“经营所得”这部分,核定征收下,怎么套税率表,关键看税务局给你核定的到底是什么“数”,最常见的是下面两种:
情况1:税务局直接给你核定了“应纳税所得额”
这是最省心的!相当于税务局直接把你一个季度(或一个月)赚的“利润”给框定了,直接用下面这个《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税率表》: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 速算扣除数 (元) |
---|---|---|
不超过 30,000 元 | 5 | 0 |
超过 30,000 元至 90,000 元 | 10 | 1,500 |
超过 90,000 元至 300,000 元 | 20 | 10,500 |
超过 300,000 元至 500,000 元 | 30 | 40,500 |
超过 500,000 元 | 35 | 65,500 |
怎么算?
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 = 核定的应纳税所得额 × 对应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举个栗子🌰: 税管员小张评估后,认定老王开的面馆,一个季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核定为 20,000元。
- 查表:20,000元 落在第一档(≤30,000元),税率5%,速算扣除数0。
- 老王这个季度要交的个税 = 20,000 × 5% - 0 = 1,000元。
情况2:税务局给你核定了“应税所得率”(常见!)
这种情况更多见,税务局不是直接告诉你赚了多少钱,而是告诉你一个比例(应税所得率),你需要先用核定的收入额乘以这个比例,算出你的“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套上面的税率表。
公式两步走:
- 应纳税所得额 = 核定的收入额 × 应税所得率
- 应纳个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对应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再举个栗子🌰: 小张给小区内小超市老板陈姐核定:每月收入额为 50,000元,所在行业(零售)的应税所得率核定为 5%,陈姐按季度申报。
- 计算季度核定的收入额:50,000元/月 × 3个月 = 150,000元
- 计算季度应纳税所得额:150,000元 × 5% = 7,500元
- 查税率表:7,500元 落在第一档(≤30,000元),税率5%,速算扣除数0。
- 陈姐这个季度要交的个税 = 7,500 × 5% - 0 = 375元
敲黑板!常见行业的应税所得率参考(具体以当地税务局核定为准):
- 批发和零售业: 通常在 3%-8% 之间,日用百货、小超市可能偏低(如4%-5%),建材、电子产品可能偏高。
- 制造业: 一般在 5%-15% 之间,简单加工偏低,复杂制造或有技术含量的偏高。
- 交通运输业: 货运可能在 5%-10%,客运(如小巴)可能在 6%-12%。
- 建筑业: 包工包料工程可能在 8%-15%,纯劳务可能在 5%-10%。
- 餐饮业: 普遍在 8%-15% 左右,小吃店、早餐铺可能按定额,小餐馆可能在10%上下。
- 居民服务(理发、修理等): 通常在 7%-12% 之间。
- 娱乐业: 相对较高,可能在 15%-25% 甚至更高。
核定征收 vs 查账征收:哪种对个体户更“香”?
这绝对是老板们最关心的问题!没有绝对答案,关键看你的真实利润水平。
-
核定征收可能更“香”的场景:
- 你实际利润 > 核定利润/按所得率算出的利润: 比如老王面馆,税务局按季度核20,000利润,交1000元税,但如果老王实际一个季度赚了30,000(利润),按查账征收,他得交 30,000×5% = 1500元,显然核定下他少交了500元!这是核定征收最大的潜在“省钱”点! 特别是对于生意红火、实际利润较高的个体户。
- 省心省力省钱(管理成本): 不用请会计或自己熬夜做账,省下记账费和时间精力,相当于变相“省钱”。
-
查账征收可能更划算的场景:
- 你实际利润 < 核定利润/按所得率算出的利润: 还是老王面馆,税务局核20,000利润,交1000元税,但如果这个季度生意惨淡,老王实际只赚了10,000利润,按查账征收,他只用交 10,000×5% = 500元,但在核定下,他依然得按20,000交1000元税,明显亏了500元。生意不好时,核定征收可能让你“多交税”!
- 你有大量合规成本票: 如果进货、房租、水电等成本都能取得正规发票,查账征收能让你充分抵扣成本,降低应税所得额。
个体户老板必看!核定征收的六大“雷区”与关键提醒
核定征收虽省心,但坑也不少!千万注意:
-
“定数”不是永远不变! 别以为核定了就一劳永逸,生意规模变了(比如扩店)、换地方了、主要业务变了,或者税务局定期调整,都可能重新核定!要主动关注税管员通知或系统信息。
-
核定额/所得率 ≠ 真实收入/利润! 牢记在心!这是税务局的一个“估算”,不是对你真实经营成果的精确计量,别把核定额当成自己的真实收入去贷款或者吹牛。
-
开票额超过核定额?小心! 税务局给你核定的收入额是50,000元/月,如果你这个月开了60,000元的发票(无论是普票还是专票),税务局系统会预警! 你需要按60,000元作为收入额去计算纳税(再乘以应税所得率),而不是按核定的50,000元。开票额是重要的监控指标!
-
别打“隐瞒收入”的小算盘! 核定征收≠不用记账,如果你实际收入远超核定数却故意隐瞒(比如大量现金收入不报),一旦被税务稽查发现,不仅要补税+滞纳金,还可能被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涉及偷税罪,核定不是偷税漏税的保护伞!
-
“虚开发票”是高压线! 核定征收下成本费用不影响个税计算,但千万别因此就去买发票冲账或者给别人虚开! 金税系统越来越强大,虚开发票风险极高,刑事责任等着你,跟核定征收本身没关系!
-
季度申报别忘记! 核定征收个体户通常是按季度申报缴纳经营所得个税(一般是季度结束后的15日内),千万别错过时间,否则滞纳金少不了。
用好核定征收,安心经营小生意
核定征收就像税务局给个体户老板们量身定做的一套“简便税服”,核心在于那张《经营所得税率表》和税务局给你核定的“数”(应纳税所得额或收入额+所得率)。
- 搞清核定的是什么: 是直接定利润?还是定收入再乘比例?这是计算起点。
- 熟记税率表: 5%、10%、20%... 几档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要清楚。
- 明白潜在利弊: 实际利润高时可能占便宜,实际利润低时可能吃亏;省心但也要守规矩。
- 严守红线: 不隐匿收入、不虚开发票,按时申报。
老李听完这些,终于搞懂了手里那张核定通知书的意义,他盘算着自己早餐铺的实际利润,发现核定征收目前对自己还挺划算,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决定把这份通知好好收起来,下个季度按时去把税交了。
税管员小张友情提醒: “各位老板,核定征收是方便,但也别做甩手掌柜!自己的生意,心里得有本账,大概赚多赚少要清楚,遇到核定调整、开票超了、或者生意有大的变化,随时来找我们问问,别稀里糊涂多交税或者不小心踩了红线!咱们的目的就是让你们明明白白经营,踏踏实实挣钱!”
希望这份超详细的解读,能帮你彻底搞懂个体户核定征收个税的门道,在生意路上走得更稳当!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